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降准还是不降,这不是一个问题

作者:韩哲 2014-05-30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都在猜测,会不会降准。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时既表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同时表示“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总理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降准预期的上升,与经济持续弱增长有关。一季度各种经济指标都不理想,呈现普遍低于预期的态势。二季度还差一个月就结束了,似乎也没有看到明显的触底反弹痕迹。倒是中国的房地产山雨欲来风满楼,跨国投行和评级机构一致看空,任志强不吭气了,潘石屹把楼市比喻成泰坦尼克,万科说黄金楼市终结了,连带着对中国经济也底气不足。呼吁降准的机构学者,认为不降准就有可能导致硬着陆。

事实上,定向降准早已开始,在4月底,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就已分别降低两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这也被视为自4月以来的一系列稳增长组合拳之一。现在人们讨论的是全面降准的问题,像撒胡椒面一样,或者如同大水漫盖,先把几千亿的流动性释放出来再说,管它被用去干什么了。降准派认为货币偏紧,实体经济缺血,此轮房地产开发商的危机就是肇始于融资受阻。他们的理由也很鲜明,调结构谋转型也好,去杠杆化和去过剩产能化也好,都不能放任引擎被关掉。经济如果都不增长了,调结构也就失去意义了。

降准派的道理不能说不对,但时机很重要,真实状况也很重要,是否到了非降不可的地步,只有事后诸葛亮才能理直气壮。增长与改革的矛盾,在今年愈发明显。历史上的正反例子都有,有时候最后时刻没咬住牙,改革功亏一篑,问题再次被掩盖在更大的泡沫里,为下一次改革制造更加凶险的环境;有时候保持定力过了头,经济失速一发不可收拾,改革也被当做罪魁祸首,草草收场。

中国经济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是仍在上下限的增长区间里,还是已经发生硬着陆的风险。不同的判断,导致不同的政策出台。所谓“房谋杜断”,“谋”的人固然轻松,反正说错了也不用负责任,“断”的人则重担在肩,做错了就会付出巨大代价。所在,无论降准的声音强,还是不降准的嗓门高,保持定力最重要。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明白,降准与否只是一个战术问题,而不是什么非此即彼的问题,降准了就不是改革了,就是向GDP主义和4万亿主义妥协了,显然不是。仍然是那句话,判断很重要,引擎的问题更严重,就先保飞行;飞行可控,就先修引擎。降准不是改革的卡夫丁峡谷,只是预调微调的工具而已。哈姆雷特喃喃地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而我们无需这么做,降准还是不降准,这不是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