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琼瑶在微博致广电总局的公开信中指责另一名编剧于正在《宫锁连城》里大量抄袭《梅花烙》剧情,后者正是琼瑶的成名作。琼瑶“拦轿喊冤”,请求广电总局两位领导伸张正义。于正随即回复,称只是个神奇的巧合。
于正此前被骂过,也被打过,但人家属臭豆腐的,越臭越香。有网友总结,《宫锁连城》的剧情到目前为止,是在一个《情深深雨濛濛》的家庭上演一出偷龙转凤的《梅花烙》,然后女主角长大后进入《还珠格格》模式。于是,琼瑶的公开信跟2000多年前陈涉起义的动员令一样,都是“天下苦秦久矣”的范式。后者是伐无道、诛暴秦,前者是防火、防盗、防于正。
当市场上的纠纷,人们第一反应不是通过法律解决,而是借助鸣冤上书的方式,这个市场一定是有问题的。法律是用来界定成本和厘清风险的,它在你干一件事情之前,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的犯错成本是多少。如果这个犯错成本低到令人发指,那就不要怪犯错的人,而是怪这个诱使人犯错的制度设计。在抄袭这个事情上,名利双收的例子太多了,身败名裂的例子一个也没有。于正只不过是抄出了名气而已。对一个不要脸的人说他不要脸,他会认为你是在夸他,倒显得你黔驴技穷了。
市场中无处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编剧市场,抄袭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物。绞尽脑汁的原创作品卖不出好价钱,七抄八凑的山寨作品相对于自身的付出反而是赚了。结果就是,市场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抄袭作品。与存在典型逆向选择特征的二手车市场相比,剧本市场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创新的溢价不足以支付创新的成本。而所谓道德风险,就是“经济理性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抄袭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些同样有此“私心”的人肯定也会高喊:今天我们都是于正。
我又想起了次贷市场。在次贷市场里,好的资产和坏的资产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资产证券化手法,全部打散之后重新整理组合,推向市场。明明是一个很烂的产品,但是投资者看不出来,还以为是伟大的金融创新。直至次贷危机爆发,原来垃圾就是垃圾,甭管是叫MBS还是叫CDO。剧本市场也有点次贷的感觉。别人的好东西和自己的烂东西打散煮烂,形成所谓的作品。观众可能也会看得津津有味,还以为是伟大的文字创作。时间一长,雷剧遍地,山寨横行,创新泯然,将江山拱手让给英剧、美剧、韩剧。如此抄下去,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垃圾还是那个垃圾。
因此,市场失灵,在于提供法治支持,而不是对市场指手画脚。市场竞争是底线竞争,法律或政策监管,负责维护这条底线不被突破。你爱做龙虾就做龙虾,爱做小龙虾就做小龙虾,有人捧场就行。没人捧场自己能撑得下去也行,底线是别搞出卫生问题。如果你非要规定龙虾只能“两吃”而不能“三吃”、“四吃”,非要规定小龙虾一家只能每天上两盘,厨师都快失业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