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一体化必须是产业化和市场化

作者:韩哲 2014-03-28

士不可不弘毅,因为在干燥少雨、气候没那么宜人的华北平原上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和一体化,任重而道远。

昨日,随着《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被公布,保定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被凿实。事实上,不光是保定,廊坊、石家庄、唐山等多个城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上的角色得以界定。与此同时,北京和天津也在忙着做规划。

京津冀的一体化,必须同时实现另外两个“化“,即产业化和市场化。在一体化的城市群中,城市之间应该是产业互补的,相互提供支持,从而形成区域内的资源整合。这个产业的划分,如果是按照先进产业和落后产业来互补,则这种一体化是惟GDP的一体化,而不是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的一体化。

在北京、天津之外,周边的河北城市如果要发展壮大,对这两个核心城市形成支撑和互补,就必须有自己的产业。没有产业,拿什么吸引人口和资源聚集过来。目前,河北的主要产业是能源,包括钢铁和煤炭。为了大气治污,这两个产业正在削减产能。这势必要求对河北提供补偿,或是财政的补偿,或是产业的置换,显然后者是长久之策。但这个置换,不能只置换出自己不想要的,也得让渡出一些非核心但高附加值的产业,否则难以将一体化的动力变成河北城市的内在动力。

一体化启动阶段,肯定是政府在主导和推动,但最终一体化进入良性循环和自我输血的通道,需要市场接力政府,通过市场来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现在就寄希望于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是不现实的,也肯定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现在市场化的结果,就是人口资源技术资金各种流奔向京津,而不是分流至河北各个城市。

先靠政府强力推动,后交由市场说了算,其中的度实在难以把握。到什么程度之后政府就逐渐退场,将资源调配的权力还给市场,一时半会儿说不清。就算说得清,如果政府不愿意退场,对此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因此在这方面,需要一个顶层设计,需要在三方规划中预设出政府退场的条件。

京津冀一体化,最终也要落实到简政放权的改革上来。京津冀目前的资源和产业配置现状,有一个原因是大家公认的,这是由城市的行政级别所决定的。这是我们国家所有城市的特点,不同的行政级别代表着不同的权力层级,以及由此而来的资源配置能力。城际之间的竞争,有市场的竞争,也有行政级别的竞争,后者赋予城市不同的竞争力。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在不断配置资源方面的角色应该有所弱化,否则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就难以强化。比如,保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由于高层强力推动,不难实现。但与此同时,拟议中的保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