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时说了自己早年在地方工作的一个经历,他说曾有人提出,把省委大楼翻修改建成“城市风景线”,被他当即喝止:“你开什么玩笑。”
与此同时,针对“约法三章”在有些地方变成了“皇帝的新衣”,李克强指出,有些地方把一间大办公室隔断成几小间,面积没变,反倒还多花了装修的钱。“这不是形式主义吗?”
所谓“约法三章”,是李克强总理在自己的首次与记者见面会上提出,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上有政策,下总是有对策。中央政策锋芒毕露,一些地方就打游击,楼堂馆所的建设想着法儿变通,盼着能够蒙混过关。去年,中纪委披露的一个情况,不是说有个高档餐饮企业的老板给员工打气:共产党的整风运动,最多坚持一年。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恐怕也有着类似心思,盼着风声早点过去,好结束官不聊生的日子。
官不聊生,对于老百姓而言,理应是未来的常态。而对于部分官员而言,则希望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毕竟对于后者,豪华办公楼、大排量公务用车、茅台酒、礼品卡和“土特产”,才是权力的魅力所在。由奢入俭难,入一小会儿还行,入的时间长了,竟觉得愤慨起来了。这是心态没有摆正,虽然说自己是人民公仆,但是自我感觉是父母官,总要摆出些许派头来。但正如李克强所言,“一个公职人员,要这个‘派头’有什么意思?”看来,还是王阳明的那句话,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扭转风气已属不易,但更不易的是将扭转的风气持续下去。这需要标本兼治,但在初期可以先用“治标”打出声势。在过去一年,与中央“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精神顶风作案的,都被整风反腐的高压态势所震慑。恰如一道强光突然打开,眩晕之下,被照射的人本能地低头弯腰,可是被照得时间久了,又开始蠢蠢欲动,揣摩着照的人是不是也累了。
因此,这个时点对于“约法三章”很重要,不仅不能松懈,甚至还需要比第一年表现得更强硬,才能将这个“约法三章”一以贯之,成为以任期计,而不是以年度计的改革。更进一步,“约法三章”是政府公信力的定海神针,是其他改革的锚,维系着改革的信心和预期。
而对于那些顶风作案,非要把“约法三章”当成“皇帝的新衣”的地方部门,就需要社会出现更多的“小孩”,揭穿那些子虚乌有的新衣。发现问题,藏着掖着反而纵容更多的新衣,将其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那些卖狗肉的,才不敢挂羊头。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