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果让你养猪,你养鸡就对了。”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岳福洪近日批评一些地方政府违背市场规律过度干预经济,造成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
政府的号召力非同小可,因此如果动员养猪,可能大家一窝蜂地去养猪,供给压过需求,赔钱是一定的。这是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政府的号召大多慢半拍。市场不等人,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对于产业的兴替起伏,政府并不具备先见之明。光伏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光伏作为新兴产业扑面而来,顶着环保和高科技的光环,地方政府趋之若鹜,以为攀上了高大上的产业,前路一马平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伏产业迅速膨胀,又迅速过剩,在欧风美雨的贸易打压下,哀鸿遍野。想当初,地方政府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扭曲了企业的成本曲线,释放出错误的价格信号,使得企业做出超过自身能力的扩张,并在隐性担保的护佑下对风险不屑一顾。事实证明,政府的帮忙添了乱。
至于那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都是跟政府部门关联很高的产业。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都离不开政府那只有形的手。
举一个相反的例子。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几乎可以将传统产业推倒重来,成为当前中国最具创新和活力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形之手在做有意识的引导。互联网在任何分支上的突破,政府最初都不懂。恰恰是因为这一份不懂,政府“无为”,从而让企业可以自由“有为”。
新兴产业是很难引导的。在国外,苹果和谷歌不是政府引导出来的,在国内,阿里和腾讯也不是政府引导出来的。我们引导动漫产业,看得见的引导,只是雨后春笋的动漫产业园区。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就是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避免对市场做出过多行政干预。当前,我们对市场做出的一些行政干预,有些是监管定位失当,比如金融市场,监管的应该是信息披露和构建风险和收益匹配的机制,而不是绝对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否则风险的边界无法确定,市场不能够为风险定价,价格就是失灵的。另外一些行政干预就是直接越俎代庖,告诉你应该养猪还是养鸡。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几乎最后一个获得市场信号,如果要用行政决策去干预经济,一定是打乱市场自身的周期节奏。
当市场行情开始向下的时候,政府并不会提前预判,其总是要等到更多方面的信息反馈回来,下去调研,开会研究。等判断出是下行时,市场行情可能已经触底开始反弹了。政策出台会有一个时滞,等到政策效力开始发挥的时候,所要面对的市场形势可能已经完全南辕北辙了。对照刻舟求剑的故事,可以很形象地理解这个问题。既然干预无用,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呢?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