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亲,这80万就甭给娜姐了

作者:韩哲 2014-01-29

据媒体报道,湖北省相关部门日前在武汉会见了刚刚返回家乡的澳网女单冠军李娜及其丈夫姜山,奖励李娜80万元人民币。

李娜澳网冠军的奖金约合人民币1400万元,经当地扣税后进入李娜口袋的约840万元。当然比奖金更丰厚的是李娜的商业价值,据媒体推算已超过3亿元。

功成名就的李娜,实在不差这锦上添花的80万元。当然,家乡子弟在国际上能有这么大的出息,地方政府出面嘘寒问暖一下也是应该的。对于李娜的表彰,本身就是一个荣誉,李娜出席这个接见,看重的恐怕也是这个荣誉或待遇。不过还是忍不住说一句,何必多此一举,从公共财政拿出80万作为奖励,让评论员们又要大发一番感慨呢?

马太效应还真是在社会无处不在,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比如前些年,马化腾身价近300亿还能领经适房补贴,让人瞠目结舌;杨澜、余华等文化名人在杭州西溪湿地的“廉租别墅”,则更让人叹为观止。

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一种政策的浪费。比如深圳之所以给马化腾发“房补”,倒也师出有名,是基于人才建设的一整套制度配套。为地方留住人才,出发点无可厚非,但是能否做到精细化处理呢?对一些亟须解决后顾之忧的人才给予物质保障,而对一些已经大富大贵的人才则重在荣誉奖励,重在为其创造更自在的创业创新环境。对李娜的奖励也是如此,给不给钱确实不重要。

如果说给马化腾发“房补”还能够自圆其说的话,用公共财政,也就是用纳税人的钱来给一个职业运动员发奖金,就无法自圆其说了。心情可以理解,全国人民的心情都是激动的,但作为政府部门而言,心情再激动也不能大笔一挥,钱就拨出去了。公共财政,顾名思义就是着眼于公共服务的支出,着眼于公共利益的建设,无论是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还是基础设施投资,都是出于公共目的。李娜作为一个职业网球运动员,而且还是名利双收的运动员,与公共利益的关联实在微弱。

我们之所以强调预算管理之于财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政府的“钱袋子”如果不受约束,制衡不足,那么花起钱来自然是没有够。如果奖励李娜的80万可以轻易就通过预算程序,那么其他的80万是否也是如此轻易呢?如此,政府的权力就过大,过于随意,还是关进制度笼子里比较好。

这也是我们改革的初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关于“财政预算”是这样描述的: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只有预算变得刚性,我们才能保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亲,这80万就甭给娜姐了。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