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公务员别把矫情当做是“累觉不爱”

作者:韩哲 2014-01-10

据媒体昨日报道,过去一年多项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类行为的“禁令”,让一些分属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坦言“为官不易”,过于“一刀切”。在失去隐性收入后,一些人甚至考虑离职转型。

公务员“累觉不爱”(时尚网络语言,意为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这让犹如过江之鲫的“国考”大军情何以堪?

司马光说,由奢入俭难。经济学家把这种人性总结了一下,就变成了棘轮效应,即人们的消费欲望总是趋上,而不肯就下。吃上了白面馒头,就不肯再吃玉米面馒头了。在过去日子里,公务员享受着诸多灰色却心安理得的收入和福利,权力一直在笼子外面晃荡,习惯成自然。一旦权力被推进笼子里,种种不适是可以预见的,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不是说着玩儿的。因此,这不是什么围城心态,而是大观园心态,吃不着茄鲞了,就觉得跟刘姥姥似的。

在任何国家,公务员都是铁饭碗,都是一份体面工作,从来都不会面临“用工荒”。特别是在中国,担忧的不是“荒”,而是“冗”。冗官、冗员、冗机构,以及挥之不去的同样适用于机构改革的“黄宗羲定律”,才是我们经济社会改革的最大麻烦。因此,公务员“累觉不爱”考虑离职,不仅不是对改革的示威,相反还是在体恤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禁令”之下,不同层别的公务员有着不同的转嫁和消化能力。那些或抱怨或考虑辞职的,多半是一般公务员。而那些掌握着一定权力,有着较大利益腾挪空间的公务员,相比从前,油水可能会少一点,但苦日子还未必。

说实话,各种“禁令”虽然一道紧似一道,但权力的自由度仍相当大,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只要权力没有受到内部的制衡和公开的监督,没有被完全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油水就始终存在,提着猪头找庙门的也大有人在。灰色收入也好,隐性收入也罢,不过是不能随心所欲了,所谓的“累觉不爱”,难道不是一种情绪的呻吟吗?

稍早前,有观点认为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因为公务员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而且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低养老金对他们有失公平。以这个“士农工商”式的理由来四两拨千斤,来为养老金并轨改革额外设置议题,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累觉不爱”了。

非议总是因为不透明而起,权力的不透明,导致了人们对于公务员福利待遇的猜想无限放大。因此,权力的运作需要透明,权力的执行需要监督,权力的扩张需要制约,如此权力才算是进了笼子,而社会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谈论公务员的体面收入。不然,总觉得公务员明面上的收入只是冰山一角。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