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高考不考英语了,这是大白话,正式的说法是,在高考改革中,教育部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英语在我们的考试中地位过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国家,不是事事都需要掌握英语的,而高考英语却告诉莘莘学子,不管你以后学什么,哪怕是汉语言研究,都需要先过英语这一关。
学英语在中国是个全民热潮,所以既出了疯狂的李阳,也出了靠英语培训发家的“中国合伙人”。相信大家都同意这一点,即使英语不高考了,英语也仍是重要的语言工具。作为一个强势文化的语言载体,作为一个国际交流的通行语言,英语有着很强的工具刚性,是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我们要去掉的是学习英语的机械性,去掉诸如“完形填空”这种纯属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说英语已经不重要了,不值得学习了。高考英语不重要,但英语很重要。
同样,语文教学也要争气。母语学习是终身的事情,靠一次考试,靠增加三五十分来体现其重要性,未免露怯。降低英语的重要性,给语文让路,这样的思维是不值得提倡的。
任何下大力推广的事情,都存在着矫枉过正的可能。学习英语,是在国门乍开、对外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本身就可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种折射。学习英语本身没有错,但响应政策的同时,无论是“条条”还是“块块”,在具体执行中都不自觉地将其不断加码,以至于有了过英语四级才可拿本科学位的土政策,以至于很多职称评定纷纷与英语考级挂钩,让人们终于不堪其扰,发现学习英语变味了,发现学习英语变成了洋八股,发现学习英语挤占了太多的社会资源,于是要求改变。于是也就有了改变。
改革里,找到“出气口”容易,找到切入口不易。在教育领域,应试教育是人人皆曰可打的过街老鼠,但怎么打这只过街老鼠,却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英语只是应试教育中的一个片段,在这么多年的抱怨声中,改起来也是顺乎民意,似乎也标志着应试教育改革终于破题了。但应试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高考英语的改革更多的是一个“出气口”,切入口仍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不平衡。资金的短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政府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和社会资金无法有效进入教育,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是需要财政和资金投入的。当然,摒弃应试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还需要更多的配套和松绑,还需要更多深层次的体制突破,但资金不足是当前最为现实的一个瓶颈。
因此,无论是英语改革还是高考改革,确实吸引眼球,有声势,有热度,但实话实说,也省事。高考不考英语了,更偏技术性改革一些,而非结构性改革。前者好讨巧,后者难破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