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最好的改革,是上下合力的改革

作者:韩哲 2013-11-22

最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试验精神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改革,无一不是上下合力的结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自下而上的试验精神是改革的主要形式,小岗村的手印,乡镇企业的崛起,民营经济的突围,特区的敢闯敢试,都先是地方或局部的首创,然后被决策层敏锐地捕捉到,加以肯定,并形成文件,推广至全国。

到了九十年代,改革积累了更多经验,储备了更多思想,却囿于意识形态的羁绊,地方和个体在改革上有些畏首畏尾。在关键时刻,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顶层设计及时驱散了历史的迷雾,打开了九十年代的改革大门。对于九十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顶层设计,保证了迄今为止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而在当前,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决定》的公布,以及箭已扣弦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顶层设计的工作已在路上。改革经过35年,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的难度不言而喻,牵一发动全身,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都牵涉到多个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一个层级很高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提供组织领导的保障,自然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顶层设计对于当前中国改革尤为重要,因为困扰当前改革的最大问题即是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很多市场能够做的事情,政府没有交给市场,而是变成政府权力的一部分,对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审批。一些部门,通过部门立法的形式,将部门利益固化,不要去说推动改革,其自身的某些行为业已成为改革的对象。因此,若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权力还给市场,约束自身的权力,非顶层设计不能推动。只有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撬开市场的发展空间,自下而上的试验才有空气、水和土壤。

顶层设计是指针,但指针并不自动形成执行力。《决定》的落实,不仅在于决策层自上而下地推动各级部门“动起来”,其实还要倚仗自下而上的力量,以市场和企业的嗅觉迅速找到《决定》中所提到改革事项的突破口,打开局面。一年多前,习近平在视察深圳时指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就《决定》所做说明中强调的,“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这就需要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地方基层部门对于改革要重拾闯劲,而不是被动地仰望中央的指示。对于市场和企业涌现的创新,地方和相关监管部门要给予宽容,允许试,才能最大限度地从人民中撷取改革的正能量。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