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根治“脸难看”如何常态化?

作者:韩哲 2013-11-06

据媒体报道,在昨日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强调,要下大决心解决突出问题,方便群众办事,特别是要把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办户口难、办证难问题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可以不开证明的不要让群众开证明,可以一趟解决问题的不要让群众跑两趟,可以不回原籍办理手续的不要让群众来回往返。”公安部要求,凡是被举报在办理户口业务过程中刁难群众、经调查属实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

一个多月前,央视曝光一些地方办证民警“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镜头里,北漂小伙返乡5次办护照无果,愤而说道,他们拿着一点权力,就随便愚弄或玩弄老百姓。

曝光之后,问责和处罚很快到来。以至于人们说,以后谁折腾老百姓,就让央视折腾谁。吏治当然不能靠央视,还需要相关部门自己琢磨,如何打造一个能够把权力关进去的制度笼子。

“四难”已经很长时间了,长到无论是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来办事的老百姓,都不觉得这是个事了。前者心安理得,后者也早做了心理准备,被央视曝光的几个例子,实在是脸太难看了,事太难办了,想不成为负面典型都难。

借着这样的一个“契机”,公安部门对于办证难予以了高度重视,给出了一些明确的执行条文,尽可能地不折腾老百姓,同时也在负责办证的工作人员的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高他们的犯错成本。可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四难”问题会有所缓解,问题不再像以前那么突出,前来办证的老百姓心情将会愉快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办证不能说趁着当前政府部门重视而都赶在这个时间窗口办理,办证是一辈子的事情。俗话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眼下,在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之下,相信办证人员不会在此时的风口浪尖上刁难群众。但是,政策的威力往往架不住时间的侵蚀,日子一长,心里绷的那根弦自然就松了,故态萌发也是常有的事情。

怎样才能使之常态化呢?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说起一个“淘宝店”的故事:“我看到过一位淘宝店主和客户的一段对话。他半夜接到了一个订单,马上就把货送出去。送出去后还请求客户方,你能不能给赞一个?大概对方觉得这个物品有点小瑕疵,他立刻就说给你换。随后又反复和客户解释、赔礼,生怕被客户差评,毁了名声。”这个故事固然反映出创业者的勤劳与不易,但同时也让我们另辟蹊径思考,是什么样的一个激励和约束结构,使得淘宝店主如此事必躬亲呢?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拥有哪怕是丁点权力的办事人员,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够提供这样一套激励和约束结构的东西,还是可以规范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权利之间界限的法治。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