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期待历史在我们眼前爆炸

作者:韩哲 2013-11-04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说,“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稍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此次会议开幕式上演讲时提到,“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突破深层次障碍,推进结构改革。大家关心的财政、金融、价格和企业等改革,都会不断走向深入”。

习近平主席提出“综合改革”,意味着三中全会上的改革不会是偏师探营,而是拉开架势、全面铺开。从李克强总理的演讲里,至少我们能够读到的信息是兵分四路,互为犄角。

距离三中全会召开已不足一周,改革究竟将涉及怎样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拭目,但这不妨碍我们试着去理解“综合改革”。更早前,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直言,“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空前的改革力度,非综合改革不能胜任。

历史地看,那些取得明显进展的改革,无不是综合性的改革。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改革,没有哪一项改革是单兵突进,而是财政、金融、国企、住房和价格等五大改革齐头并进,互为支撑,互为配套。而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与改革相适应的法律也为之确立或修改。九十年代的改革,在继承八十年代理想的同时,顶层的设计感更强。

再往前推,八十年代的改革也是综合改革,但这个综合其实更加全面。农村土地改革、城市国企改革、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国防改革、政府改革等等。可以说,整个八十年代处处弥漫着改革的骚动。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为动力的各个齿轮都能咬合住,才能产生有效的推力。没有单独的一项改革是可以一骑绝尘的,每一个具体的改革,都和其他的改革互为充分必要条件。比如,财税改革,同时也涉及到行政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甚至还有金融改革。同样,新型城镇化的改革,也必然涉及到土地改革、户籍改革以及社保改革。改革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造成触碰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的状况。这必然要求改革者要拿出一个顶层设计的方案,综合各方面的考量,进行总体部署,将各个点状的改革由点及面,全面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很有可能将决定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而在三中全会上所提出的综合改革方案,也很有可能是自1992年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动作。从中央领导人陆续释放的声音和信息,我们有理由对改革者所呈现出来的勇气、智慧和热情表现出相适应的期待。我们期待,历史可以在我们眼前爆炸。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