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治霾不能指望“一限就灵”

作者:韩哲 2013-10-18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日前已获通过,当本市发布空气污染红色预警时,即预测未来持续三天出现严重污染时,机动车将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而本市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在执行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基础上,还将再停驶30%的车辆,即整体停驶80%;运输渣土、砂石等易扬尘的车辆将全部停驶。

北京治理空气污染的行动非常坚决,因为时间不等人。中网遭遇雾霾还好说,如果明年的APEC也遭遇雾霾,就不好说了。

雾霾,可以说是京津冀的心头病。为此,一系列的组合拳和重拳已经挥出: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京津冀等六省区市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中央财政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立了“军令状”的北京则于此前召开了防治大气污染工作动员大会,市长表示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用硬措施来完成硬任务。

于是,大气严重污染时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属于硬措施的一部分。毫无疑问,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给北京有车者的出行带来不便,同时也伴随着政府是否有此权力的争议。但如果这样的硬措施能够对治理雾霾有所作用,老百姓还是很支持的。毕竟雾霾愈演愈烈,并且有着长期化的趋势,谁都承受不了这样的趋势。

不过,对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是否有助于治理雾霾,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十一”期间北京的车相比平时是大大减少的,但同样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于这个疑惑,尚未见专家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不过,有一些共识正在形成,比如北京的雾霾是整个华北地区雾霾的一部分,整个区域如果得不到改善,北京单凭自己的努力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因此,要想根治北京的雾霾,京津冀等六省区市如何协作和互动,是最有含金量的硬措施。

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严重雾霾天气可能经常出现,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也即将成为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时,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到科学研究,使得我们治理雾霾的行动没有用错力,没有“一刀切”,而是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如果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对治理雾霾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也要与时俱进,酝酿政策是否有改变的必要。不能让北京有车者感觉赔了夫人又折兵,权利受到了更多的管制,而希望换取的蓝天却迟迟未予改善。

总之,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是权宜之计,是我们治理雾霾的手段,而切勿由于惯性而异化为目的。如果这样的限行措施长期执行下去,就要考虑让其经过立法程序,交由人们充分地讨论,以决定是否成为更具权威的法律。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