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是银行家太贪婪,还是美联储太放纵

作者:韩哲 2013-09-16

五年前,雷曼提出破产申请,这被当做2008年金融危机的标志事件。在此之前,危机一直温吞地发展,在此之后,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一切问题都只是时间问题。但五年过去了,我们还生活在金融危机的余震之中,震感依然强烈。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以及新兴国家市场风险,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反思到了什么?

贪婪,不可避免地成为华尔街的标签。曾经的五大投行在高峰时期的杠杆率都在百分之三四十,岂能说不是贪婪?雷曼在住房抵押贷款衍生产品上“好勇斗狠”,美林一门心思扩大担保债务凭证业务,贝尔斯登更是将杠杆率放大到骇人地步。即使次贷市场早在2006-2007年就释放出价格暴跌、违约率不断上升等危险信号,但高级管理层也对这种情绪视而不见,通过构造和交易次贷证券所带来的丰厚奖金,刺激着他们将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进行到底。结果,最后弃船的这些投行高管,财产收入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而政府和纳税人被迫买单,替他们支付“道德风险”的费用。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退潮之后,裸泳者俯拾皆是。正是银行家的贪婪和傲慢,削弱了市场的信心,导致了危机的爆发。而由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角色,使得金融企业获得了“大到不能倒”的特权,这心里隐隐发作的特权放大了银行家的欲望,做出与自己所能承担风险不匹配的事情。于是,赚了,那都是自己的;赔了,那都是大家的。

但是,用非黑即白的标准来反思一场危机,我们还会迎来一场新的危机。不断重复咒骂“银行家是贪婪的”,就像动物农场里的绵羊总是高喊“四条腿好两条腿坏”,是停止了大脑的思考。怪罪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总是容易的,但这不是我们反思的目的。银行家贪婪是事实,但银行家贪婪就一定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吗?人什么时候不是贪婪的,用贪婪解释金融危机其实没有意义,就好像飞机失事了,大楼坍塌了,刘翔跨栏摔倒了,你用地心引力来解释一样没意义。

先于金融泡沫破灭的,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这个房地产泡沫,是美联储通过货币超发而精心培育起来的。中国有句俗语:恨杀人的,更恨递刀的。美联储21世纪初长期的低利率政策,货币像洪水一样,所到之处理性莫不被淹没。或者说,在被供着哄着花钱的时候,放开手脚花钱才是理性。银行家放大自己的杠杆,老百姓不管有钱没钱忙着买房、翻修、买车、旅游,大家都在过度借债,直至泡沫破裂,一地肥皂泡。政策的利诱和纵容,放大了人性的贪婪,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就是递刀者。

组成政府的官员也有着“动物精神”,他们在制定政策时也会犯错,经常犯错,尤其在进行大力度的反向操作时,是有可能失控的,放大或延长经济周期的波动。政策不要鼓励人们去追逐暴利,华尔街是如此,中国的光伏亦是如此,因为风险永远存在,谁的手里也没有水晶球。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