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天价早餐跟招商有1毛钱关系吗

作者:韩哲 2013-08-27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某省招商团在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早餐会。一位参会的香港企业家透露,参加者共约40人,花费约4万元,人均1000元。这位身为亿万富豪的企业家看完账单后不禁感慨:“一顿早餐花1000元,我不掏钱都觉得心疼。”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道的,以为你去招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去给人家促消费的。

首先,这是个“厉行节约”的反面典型,即使打着招商的幌子。不能说因为要去香港招商,就把中央的“八项规定”特事特办了。若是这么容易留下一个后门,若是这么容易就搞出个例外,那么大大小小的省市乃至县乡,都可以组团去香港招商去了。“八项规定”也就被“下有对策”了。本来今年以来,“厉行节约”的形势一片大好,人民对于中央的转作风非常支持,省市地方难道就不能少给中央抹眼药水,多传递些正能量吗?

其次,招商你就招商,没必要把门面功夫弄得高端大气有档次。如果吃个天价早餐就能把商招来,那招商是不是有点太容易了。别说什么“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更多的时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招商看的是你这个省市的基础设施条件,是看你这个省市的政府服务水平,是看你这个省市的法治规范程度。人家港商也不是土包子,一顿千元早餐就被降住了,这本身就有点费力不讨好。港商也好,外商也好,民资也好,不会因为住的不是五星级就看不上招商的地方和政府,不会因为早餐不是在香格里拉酒店吃的就觉得地方政府没诚意,他们寻找的是投资机会,而不是享受机会。

第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就可以用“天价早餐”去做公务招待呢?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就可以一掷千金,就可以奢侈浪费,而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对纳税人的冒犯呢?为什么连受邀的港商都会对这种奢侈感到心疼,而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就能够对此安之若素呢?根子还在于我们的预算太松。

有时候,我们老说“三公”经费要公开,要受监督,但是“三公”经费里面有太多的细节,其实外人是摸不着头脑的。比如这个千元早餐,如果不是被媒体单拎出来曝光,而是跟其他支出以招商名义一同出现在某省的“三公”账目上,任外人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这个里面的猫腻。

如果我们的财政预算制度能够让“天价早餐”轻松入账,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说不定有很多的“天价午餐”和“天价晚餐”也就偷偷摸摸地成为“三公”的一个数字,监督者大多是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腿,有人摸到了鼻子,有人摸到了耳朵,但谁也不知道是一只大象,也就不可能提出监督大象的办法,而更多的是碎片化的监管,或许因为曝光能够解决“早餐”问题,但却不能保证解决“天价”问题。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