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纪委常委会日前召开会议强调,纠正“四风”必须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节假日里的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成为官之常情,就可能异化为损公肥私的人情打点。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往往也是公款吃喝和铺张浪费的高峰。
这些年,天价月饼和黄金月饼涌现,月饼不再是月饼,而只是一个噱头。大家心里都明白,天价月饼和黄金月饼是普通老百姓所消费不起的,而其送礼的对象大多是官员本人及家人。这样的月饼经济,即使再繁荣也是畸形的。因为托起这份繁荣的不是市场经济行为,而是权力寻租行为。在很多程度上,天价月饼和黄金月饼成为了寻租的道具和载体。它们的出现,不是消费的需求,而是权力的需求。
我们欢迎基于市场和消费者选择的月饼经济,当这个经济是真实存在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受益的,进而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是受益的。月饼经济本身是中性的,甚至是促消费所乐见的。我们对于黄金周消费,对于“双11”的电商消费,不都是津津乐道的吗?消费是个好东西,但这个消费,最好是老百姓掏自己的钱包消费,而不是官员掏纳税人的钱包消费;最好是货真价实的消费经济,而不是权钱交易的腐败经济。
腐败经济对人心和价值观的腐蚀作用自不待言,就是所谓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是饮鸩止渴的。公款都是来自纳税人的钱,公款中用于奢侈浪费的越多,私款中用于正常消费的自然就少。任何一个国家也从未听说可以通过腐败经济实现经济的持久增长的。
尽管中纪委表示要对中秋和国庆的公款送礼风要刹一刹,我们也相信中纪委的表态是有很大威慑力的,但是若说期待中纪委的表态就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恐怕也是不现实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破冰的过程,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明白,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对于政府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嗤之以鼻,而看不到积极的东西。
“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两面旗帜自被中央擎起之后已有半年多了,时间不算短。在很多心存侥幸的官员心里,说不定在盘算着政策效力何时递减,风头何时过去。但让这些官员遗憾的是,中央对此一直没有松口,而是力争让这两项政策常态化和长效化。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此前强调的,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这一点相信已经很少有人质疑了。在决心的背后,如果再辅以“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建设,“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的威慑力,就是如虎添翼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