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有没有利益诉求都可以批评垄断央企

作者:韩哲 2013-07-01

据媒体报道,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日前著文称,不断批评央企垄断者其实都是有利益诉求的——消费者想物美价廉,投资者则想分一杯羹,因此,对央企垄断的讨论应“摒弃掺杂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这个逻辑我们实在看不懂,有利益诉求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对央企垄断进行讨论和批评呢?消费者想要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投资者想要更好的获利渠道,不正是对央企垄断进行批评的动力和目的所在吗?跟自身利益八竿子打不着,批评它干嘛?一个中国消费者批评法国国企效率低,难道不是吃饱了撑的?用得着为法国人民的利益着急上火吗?

反对对国企的批评,可以讲出自己的道理和逻辑,但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以至于不仅没有科学,也没有常识。更耐人寻味的是,多少年过去了,一些人还热衷于卖帽子,给反对意见“戴帽子”,用吓人的口号给反对意见施加压力,这显然不是与时俱进的做法。当将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利益诉求摒弃在讨论之外时,其实就是不要讨论。

竞争比垄断好,国家和人民都从这个共识中尝到了甜头。否则,我们就没有必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在那些放松或解除了管制的行业,在那些引进竞争引进想分一杯羹者的行业,我们吃饱了,穿暖了,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而在那些紧紧抓住管制的行业,在那些不鼓励竞争的行业,垄断企业吃饱了,穿暖了,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而与这些垄断行业密切相关的消费者,则是抱怨和牢骚从未停歇。

所有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民营企业如此,垄断央企也是如此。当人民有意见时,觉得自己的消费者剩余被过度盘剥而成为企业亮丽报表时,就应该有所改变。通常情况,这个改变是需要借助市场力量的,通过竞争者的出现,提供物更美价更廉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能够发挥用脚投票的效果。垄断卡住了市场力量的自我出清之道,让消费者除了天天咒骂“三桶油”们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表达他们希望改变的意愿。垄断央企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自动屏蔽所有不利的言论,自我灌输不明真相的广大人民群众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坏人蛊惑了。时间长了,真有可能自己相信这一套灌输了,越来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了。

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利益诉求,必须要靠不断有新的想分一杯羹的投资者出现。这也正是国家政策一而再再而三所明确和推动的。去年公布的新“非公经济36条”已经明明白白地指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而在今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也重申: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央企名誉的重塑,在于在这个潮流中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上。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