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管窥百日新政

作者:韩哲 2013-06-26

我们喜欢在100天的时候做个总结,希望可以从管中窥见些什么。近期,媒体陆续在做新一届政府的“百日新政”,对李克强总理的施政思维和措施进行梳理。其中,新华网在昨日的一篇报道中用到了“调控潜行”,颇令人咀嚼。在这10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似乎没有感受到大的调控动作,但当市场和公众突然感受到政策的转向时,调控已是潜行千里,润物细无声。

履新以来,李克强屡屡强调,市场能办的就交给市场去办,政府只去管应该自己管好的事情。相信市场,放手让市场发挥资源调动和配置的力量。新政府在调控上选择了“无为”,那么“有为”的重任就交还给了市场,让市场恢复嗅觉和自信,这在当前金融市场上政府不按惯例干预市场一事上最为明显,也清楚地向外界传递出信号,相信市场这一次不是口头上的。

有人埋怨央行没有及时释放出信号,是不成熟市场的表现。其实,信号已经释放得很清楚,只是市场上那些自认为不愁嫁的“公主”因为不知所措而怨天尤人起来。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信号,一哭二闹三上吊,是自己不成熟才对。我们救市惯了,4万亿上瘾了,天量信贷的兴奋剂幻觉念念不忘,以至于政府好不容易尝试管住“闲不住的手”,居然跺脚指责政府没有“父爱”,指责央行变成“后妈”。

很大程度上,我们当前的产能过剩、地方债务以及令商业银行猝不及防的“钱荒”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过去多年的货币放水身上。放水惯了,银行自然而然产生“换届经济”的预期,提前放贷卡位,导致钱错配了,不够用了。正如一位金融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今日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多数银行家并未经历过经济周期的洗礼,尽管他们也设置风控部门,但对风险的认识只停留于技术层面,对不同经济周期、不同发展阶段下、不同行业地位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知之甚少”。

近日的股市如同惊弓之鸟,带有很大的非理性因素。虽然整个经济学都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上,但人们还有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叫做随大流,不做理性判断,而是跟着人云亦云的判断走。对于这样的非理性预期,政府是需要平抑的,央行在昨日也战术性地注入了一些流动性,但在战略上还是坚决顶住放水压力。

事实上,股市的大幅波动只是考验我们转型和改革的一道小小试题。更为严峻的考验还在于经济继续放缓,这个倒逼改革的压力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天的干好了,就可以着手准备明天,短拳打顺了,就可以施展长拳了,市场端的改革破冰了,深水区改革的水位也就相应变浅了,而长短拳都打开了,改革才会摆脱疲劳感。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