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7日上午,刚刚履新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用到了“壮士断腕”一词。他说道,“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时间已过将近百天,我们看到改革在砥砺前行,陆续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稳定着人们的改革预期,包括国务院机构和职能改革方案、取消和下放了好几批行政审批事项。但能够让人们马上想到壮士断腕的,还是在近期的“钱荒”事件,央行拒绝放水,要求银行在市场压力下去杠杆化。
这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长时间以来,央行频繁的救市和超发,都让人们忘却了其本职工作是稳定货币,以至于央行在一定程度上不由自主地被地方和银行所“绑架”。同时,货币的泛滥,使得货币使用成本形成某种类似双轨制的差异,大银行和大国企是货币超发的受益者,中小银行和企业则背负更高的融资成本,这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大降低,导致钱有的是,却流不到实体经济里去,从而拉低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我们赞成国务院对于当前“钱荒”的判断,那就是资金面是短期、结构性的紧张,而不是市场没钱了。这种紧张,只能通过市场主体自己去调整,否则泡沫会越吹越大,中国经济的风险也日益高企。我们的货币发放得已经够多了,多到已经在为“滞涨”累积风险。决策层能够从过去的路径依赖跳出来,坚决顶住市场短期利益的压力,不被各种救市呼声所裹挟,有点要断腕的样子。
货币“断腕”无法自我支撑,必须同时加速经济其他方面的改革才能止血。包括如何破除垄断,吸引民资,包括正在做的缩减审批和廉价政府,包括还需更大力度地减税,综合来讲就是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经济转型,而不是政策刺激。 支撑中国前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三大红利——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改革红利,前两者都接近力竭,后者却有实实在在的潜能,随时能够在市场中转化为新红利。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是在抱着金饭碗过苦日子。
壮士断腕,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既然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断个手指可能都要疼得大喊大叫,更别说是断腕了。这确实需要极大的改革勇气,特别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面前,任何一个决定都容易受到掣肘,都会受到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夹攻,左右摇摆和进退失据应是政策常态,反而如果坚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方向,坚定将手臂缩回来,相信市场,相信人民,成为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很多历史的进程,往往就在于那么关键的几步咬牙扛过来了,这也是茨威格所津津乐道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足以改变历史的灵光时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