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何暮气沉沉?这个话题在近期很热。
人们总爱用一个标签来给一代人下定义,居高临下。但标签往往意味着武断,多少个垮掉的一代最后不都还站着呢吗?
暮气沉沉,是一潭死水,用来描述当下的年轻人未免极端。只能说,年轻人锐气受挫、惰气抬头,确实是一股当前社会看得见的现象,比如屡见报端的编制崇拜,给了人们这样判断的凭据。
当一名研究生在应聘环卫工人失败后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一句强音:就算是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当四平八稳的编制成为诱惑时,只能说这个社会在其他方面的诱惑太少了,以至于年轻人在权衡其他事业的机会成本时,会发现是如此的不值得珍惜。
时间向前推至1996年,彼时的年轻人、现在的企业家陈天桥也留下了一句那个时代的强音:难道我这一辈子还挣不到一套房子吗?说这话的时候,他刚刚决定辞职,一同辞掉的还有即将分到手的房子。个人有气魄这是无疑的,但是一个充满机会、充满诱惑的下海环境,助长其气魄也是无疑的。
年轻人拒绝冒险,接受平庸,并将其斯德哥尔摩化为成熟。于是,创新和创业不再时髦,编制和户口成为渴望。既买不起房子,也拼不了爹,锐气变成屌丝,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样的个人锐气,需要一个提供机会和流动性的社会为之背书。机会平等,是一个社会活力的保证。家庭和禀赋对于个人而言是没得选择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是没法平等的。显而易见的不平等,如何成为平等呢?让每个人可以通过教育平等和个人奋斗实现资源的上下流通,让每个人“得其应得”,这就是正义的内核。社会必须流动起来,阻碍流动的各种制度关隘必须及早退出。
如何降低编制的诱惑?释放市场的诱惑,让企业不那么气喘吁吁,让实业有的赚,让年轻人重新计算,编制以及与编制牢牢绑定的户口福利,在创业、创新所带来的预期财富面前,机会成本不再是那么地放不下。
锐气是可以挽回的,是可以逆袭的,它从未消失,也没有被暮气收编。它只是在碰到诸多的条条框框之后,无奈之下采取了守势。而一旦这些条条框框软化甚至消失,锐气这个东西就会重新振作,奔腾而出,也敢“仰天大笑出门去”,也说“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样,从特权社会转向平权社会,既是年轻人迸发锐气的保障,同时也需要年轻人的锐气去砥砺。这个社会并不完美,但是不是永远这么不完美下去,就在于这个社会的年轻血液的冲劲。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转型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这其中少不了年轻人的锐气和棱角提供的向前冲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