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律师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但被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
可能土壤的污染状况非常糟糕,环保部怕一旦公布出来,人民接受不了,反过来给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想想也是,空气都雾霾了,水更早早被污染得一塌糊涂,作为三位一体的土壤,又能好到哪去呢?不公布,只不过是让人们的想象更加灰色而已。基尼系数此前也有十多年没有公布了,人们没有说因为没这个数据而认为彼此的收入差距很和谐。
把数据说出来,天塌不下来。只凭感性的生活经验,公众就知道土壤在这工业化污染中绝难幸免。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污染的秘密如何能偷偷地瞒过公众呢?于是,环保部的可笑就在于,公众都裸奔了,官员还穿着国家秘密牌的内裤。
公众有点烦了,厌烦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动不动就拿国家秘密做挡箭牌,“三公”消费是国家秘密,干部工资是国家秘密,但凡公众想知道的,好像大部分都成了国家秘密,这里面不乏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或者“假传圣旨”的,但除了被舆论呛声之外,倒也没什么可担忧的。
空气、水、土壤所制造的污染危机,一方面使得民心不稳;但在另一方面,危机也给了我们机遇,一个改变的机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或经历无数危机,虽然凶险异常,但也正是危机,逼得我们必须做出调整。没有“文革”之后经济的凋敝,改革开放不至于被人们如此拥护,人心思改,人心思变,莫不如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一步通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无不是怕被开除球籍的压力使然。而这场愈来愈狰狞的污染危机,足以终结我们长期以来的对发展模式及速度的自我感觉良好,认真面对现实,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走出危机。
所以,环保部不必把土壤污染状况的数据掖着藏着,把真相告诉人民,被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胶囊等洗礼过的公众,怎能轻易地被真相所击倒。曾几何时,PM2.5也被有关部门视为国家秘密,热衷于公布PM2.5数据的人们也曾被喝问到居心何在,但是空气不比土壤,好不好一眼便知。似在民意的压力之下,PM2.5的检测和公布最终被提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公诸于众之后,老百姓的情绪也没什么不稳定的,在呼吁政府下大力气治理的同时,也在逐渐提高作为个体的社会责任觉悟。至少,在共同面对以后,坏事有了变成好事的转机。
土壤污染亦是如此,瞒着不报,污染的痛楚就不会那么明显,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震动,政府也就不会那么难堪,都轻松的背后,却是让那些制造污染的企业继续逍遥,或者继续付着微不足道的罚款制造着触目惊心的污染。孰轻孰重,难道这笔账偏偏就算不过来吗?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