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花炮今起在北京1337个摊点开售,饱受雾霾之苦的人们,面对一年一度的烟花爆竹燃放狂欢开始呼吁:春节不放炮,不当吸尘器。
尽管雾霾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但这仍不是个一边倒的议题。在某网络的一项问卷调查中,仍有四成人表示不燃放烟花爆竹总觉得少了点年味儿。如其言,不燃放烟花爆竹,雾霾也不会说就不来了;如其言,治理雾霾,根本在于节能减排的新发展观落地,而不在于一年之中区区几天的燃放烟花爆竹。
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但人人有责的背后却有一种偷懒思维,即宽于待己,严于律人。总是在寻找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别人的责任,对于自己的责任却总想着打个折扣。公共利益尽管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其实是脆弱的,因为如果大家都是一袋互不相干的马铃薯,都安逸于原子化的生存和生活,公共利益就不存在了,就只存在于口头和理论上。
就拿雾霾天来说,如果为数众多的人还认为,这是政府的事,这是发展模式的事,这是对于弱小个体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事情,雾霾天的治理就很难办了。如果大家都想搭便车,市场会失灵,政府亦会失灵,最坏的结果就是囚徒困境——人人无责。只愿享受权利,而不愿贡献责任,都在督促政府拿出办法,自己却无意在行动上做出表率,神仙对此也没辙。
进步是靠每个人来推动的,国际歌唱得好,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有所享受,就要有所付出。既要争取权利,也要履行责任。雾霾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地忍受着其对健康的侵蚀。同呼吸,共命运,从来没有像在这个时候真切。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公民精神和公共意识都应该被激励出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公共利益面前舍我其谁。
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说,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无处可躲的雾霾当然是坏事,然而正是因为这“无处可躲”,给了或官或民、或穷或富的人们以共同的“敌人”,使共同行动成为一种可能,使坏事变好事成为一种可能。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公民精神和公民社会就是这么起步的。不要沮丧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微弱,换一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微弱的改善和改变,都在使这个世界更好了一些,不是吗?正如一首诗里写的,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必须要指出的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贵在节制,而不在于强制。每个人的道德自觉程度不一,只要能够避免过度燃放烟花爆竹,这就是进步。民俗不是说变就变的事儿,也无关落后先进之争,它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习惯,本身就在不断扬弃进程中,在理性的讨论和责任意识的呼吁下,在充分的利害关系面前,我们相信,烟花爆竹的燃放热情会逐渐降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