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保部在其官网上的介绍,截至昨日上午10时,我国中东部地区受雾霾天气影响逐渐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空气质量为六级,属严重污染;郑州、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空气质量为五级,属重度污染。灰霾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尽管各地采取了应急减排措施,但人们都知道,最管用的还是冷空气。没有风,我们对雾霾几乎没有办法,只能是“雾”以“吸”为贵。
从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时段,雾霾有着不同的成因,但如果将其放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史中来看,毫无疑问,是我们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了这场雾霾。在此之前,河流、土壤、植被被污染,但因为多发生在远离都市的乡村,刺激总是不够。如今,自然力的反噬让我们在雾霾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乡村,还是一二三四线城市,都裸露在雾霾中,被逼着做出反应和反思。
六十多年前,伦敦还是有名的雾都,但后来随着清洁空气法的实施,各种法律政策都是围绕着清洁空气展开,最终雾霾渐渐散去。英国的成功经验是靠立法,是靠提高汽车的使用成本。这对于我们有所借鉴,但又无法照搬。限行、限产,都只是权宜之计,都只是单兵突进,对于雾霾必须要有一个国策,有一个大战略,否则,雾霾会赖着不走,赖掉人们的健康,赖掉美丽中国的愿景。
燃煤至今仍是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能源供应,但燃煤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气污染,这即是我们当前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是整体性的矛盾,而非一城一池的问题。对于北京而言,煤改气、煤改电,这其中的成本都不是轻松的,在其他地区,相信更是囿于清洁能源的成本而望而却步。解决这问题,需要一个顶层框架。再比如汽车尾气排放,尽管“三桶油”不承认含硫量高,我们也不能仅凭一些媒体的调查而断定是油的问题,但“三桶油”的自证清白太过笼统,同时又缺乏第三方的检测和监督,让这个事总是成为悬案。如果在国家层面能够统筹起来,通过市场竞争和法律监督,促使油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对于雾霾的治理岂不是好事吗?
这是一个需要下定决心的事情。说实话,断断续续的雾霾已有一月,这中间的各种分析、反思、呼吁、建言,各种各样的痛心疾首和忧国忧民,报纸里、荧屏中、网络上应有尽有,原是不需赘言的。但雾霾交侵,日甚一日,各地的应急方案是近水不解近渴,更不解远渴,因此需要国家及时做出行动,增强人们治理雾霾的信心。正如国务院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说,最近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