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体检企业应爱惜自己的羽毛

作者:韩哲 2012-12-12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拥有33家体检中心的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屡屡出现失误。一些慈铭的体检客户,有的遭遇了胆囊摘除后检出“胆囊正常”的“误检”,有的则是体检结果无异常,而一周后结石急性发作的“漏检”。

说实话,这还不算是邪的。公众在“老汉被检出月经不调”之类新闻的考验下,早已是见怪不怪了。事情出了,也没见当事机构做出怎样的道歉和赔偿,受到监管部门怎样的处罚,于是严肃的事情成为了笑谈,再碰到类似的荒谬事情,公众也更多是哈哈一笑,而不去想如果体检企业成为了“差不多先生”,那也许某一天,我们就是类似笑谈里的主角。

在市场经济中,有些事情,公众对犯错的容忍度大一些,因为后果虽然令人生气,但毕竟不怎么严重,最多是破个财。还有一些事情,公众的忍耐就是有限的,一旦出事,就用脚投票,从此对该企业敬而远之。再有一些事情,公众也是不能容忍的,但往往出事了,就没机会用脚投票了,对自己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是不可逆的了。比如体检中的漏检,生生的错过了最佳的维护健康的时机,老天爷既不卖后悔药,也不提供时光机。

体检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病症,必然丧失了体检的意义。打铁还得自身硬,体检企业应爱惜自己的羽毛。在关乎人体健康的行业,百分之一的失误,也许就是百分之百的致命,这是这个行业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必须对所谓的失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体检就是这样的行业,你若是不专业,就是拿客户的健康开玩笑;你若是二把刀,就是让客户在刀尖上行走。

优胜劣汰,这本是市场当仁不让的法则,不专业的后果就是失业,只有在足够的成本和代价面前,企业才能够打起十二分精神,将自己变得更加专业,专业到无可挑剔,最后成为品牌并获得信任。而这十二分精神,有些企业却大部分用在了政府身上,盘算着产品质量即使不佳,也有来自政府的保护。恰恰是这种“落后性保护”,让种种不专业大行其道,并且日子还过得不赖,让不专业像瘟疫般在整个行业蔓延。

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个发展的瓶颈问题,即质量控制。发展过快,企业自身的控制力跟不上扩张的脚步,对于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控制力跟着下降,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甚至酿成质量危机。市场优先,规模优先,跑马圈地优先,以至于不管自己的马是赤兔,还是老骥。乳企质量失控,至今仍未走出三聚氰胺的阴影;肉企质量失控,瘦肉精让人们谈“肉”色变;酒企质量失控,导致了塑化剂风波一发不可收拾。而体检质量失控,就不仅是危机了,而是恐慌了。什么是幸福?就是凡事都有一个基本的安全感。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