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原主任王健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这对国家的影响真不大。那么多的所得税收起来,占国家税收的比重没有一年超过7%的。但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2008年、2009年,没有一年财政的收入增长是低于10%的,去年20%。所以,假如将个税起征点提到每人1万元的话,根本不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很大影响。相反对改善收入分配有明显的好处。”
相似的意思,国务院参事汤敏则用另一种角度来表达,“按照历史数据来看,如果GDP保持7%-8%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是5%-6%左右。也就是说,政府要让利,才能保证城乡居民收入每年7%甚至稍微高一点的增长,以保证十年后收入倍增。如何让利?政府的税收不能再增加,或者说增速不能比经济增速更快”。
政府让利,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呼吁,却也一直仅限于呼吁的事情。政府收入也是具有棘轮效应的,向上调整容易,向下调整困难,更何况面对的是一个强势政府。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实现惊险一跳的阶段。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神话就连政府本身也意识到不可持续,再强撑下去,就好比那个要穿鲁缟的强弩,效率递减是必须面对的事实。转型的方向也很明确,打造一个消费型的经济、服务型的政府,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在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入世红利逐渐用尽的情况下,再开创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乃至更长。这个方向之下,政府必须让利,让利于企业和个人,既然政府的投资功能需要弱化,那就没必要保持那么强劲的税收增长态势,以至于可以大声地笑傲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
减税千头万绪,同时又涉及到技术性很强的财税体制改革事项,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减税又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否则企业的活力、个人的消费就很难在这样的经济下行时期爆发。纵使千头万绪,也须找到能够切入的一头一绪,那么个税的减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个税影响面大,却在整个政府财政收入里面占据较次要位置,一旦大幅减税,将起征点提到1万元,对政府影响有限,对居民特别是最具消费能力的中上等收入群体裨益甚多,对民心、民意的凝结更是事半功倍。
其实,政府让利,最为根本的不仅仅在于减免税费,更在于减免行政审批的程序。审批权如果与市场纠缠不清,那么既打开了寻租之门,更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下,转移了企业和企业家的注意力,不再以市场导向为自己的第一要务,而是以跟政府拉关系、套近乎为头等大事,因为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比如土地,比如牌照,让那些企业可以赚快钱、发横财。这将抑制企业的壮大,也自然将抑制实体经济的健康。如何让利,这不仅涉及的是经济的转型,更是政府的转型。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