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人民日报上的那些潮词

作者:韩哲 2012-11-06

11月3日的人民日报在第5版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其中写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屌丝这个平日里在网络世界跑堂、不怎么堂皇的词汇,出现在庄严的人民日报文中,毫无意外地引发热议。

而在昨日,人民日报再接再厉,又在《“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中使用了“元芳,你怎么看”的网络热词。这种突破或求变早在2010年就已出现,人民日报就曾在头版头条标题里使用“给力”一词,屌丝、元芳和给力属于一脉相承,都是发轫于草根,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从而让天天将这些词汇挂在嘴边的网民感到亲切,感到距离被拉近,而不是游离在外,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种感觉,在人民日报微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自一开始就说的都是冒着热气、滴着露珠的平视语言,而不是俯视语言,放下身段这一动作本身就能够引发共鸣和强化说服力。

屌丝一词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并不必然地有什么深层次的解读,也不用提高到咬文嚼字的高度。这只是人民日报在坚持自己风格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与民俱进,让自己更加能够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来阐释党的政策主张,来充当政府、社会、百姓之间的桥梁。因此,对登上人民日报的那些潮词不应反应过度。但与此同时,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变化,代表着一种风向。在社会的发展中,变化其实一直都在发生,有的剧烈,但更多是发生在人们不察觉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释放自己的张力。对于变化,我们的心态总是太过着急。事实上,正是千千万万个如牛毛般微小的变化,最终形成合力,撬动了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

具体到屌丝心态,其又是何意呢?这仍是一个“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式的问题。屌丝大抵是与高富帅或白富美所对应的,缺乏较强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觉得自己生活平庸、未来渺茫、感情空虚,不被社会认同。屌丝心态是消极的,是解构的,是犬儒的,也是需要社会所正视的。不正视,也就是不承认它,自然也不会关注和解决。而人民日报的关注,是在对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情绪和诉求的回应,当然具有时代和话题效应。屌丝心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焦虑感、竞争焦虑感,难道不是转型之中的苦难吗?其所反映的社会转型内容,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问题,难道不是我们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所在吗?关注也是一种力量,这正是人民日报的地位所决定的。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