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9月底,中石油旗下子公司击败万科、保利等房企,抢得昌平一幅住宅用地。而此前中石化也在朝阳区安慧北里获得一幅商务金融用地。“两桶油”在楼市调控的敏感时间拿地,引发了业界热议。
2010年3月,国资委宣布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而据统计,具有国资委核准下发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主业资质的、由国资委主管的央企到目前为止为21家(2010年后又增加了5家),这里面并没有“两桶油”。
这一在当时颇为轰动的央企退房令,从大约两年半后的今天来看,不出所料,央企“退房”进展缓慢,甚至还上演“逆袭”,又回来拿地了。在很多情况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的那个“对策”,就是拖字诀。任何事情,时间一长就会有变数,谋时而动,央企们心里都有数。
不能怪央企们在拖,没有对拖字诀的包容,央企们也不会拖得这么有底气。即使是在退房令里也没有把话封死,对于央企给自己员工建房等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是一个小门,而有了这个小门,拿地的话也就师出有名了。当然,这个小门不能在顶风的情况下使用,若干个月或者若干年过去,公众和言论的视线早已模糊,大抵就可以暗度陈仓了。即使被哪个眼尖的媒体发现了,也是振振有词,手里有根据嘛。可以想见,“两桶油”能够拿地,必然早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或是与主营业务有关,或是着眼于员工福利,反正地已经拿了,规划和开工也需要时间,到时候谁还能记得这件事。
正因为如此,对于退房令,舆论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好,因为光有军令状,没有时间表,一年两年也是退,十年二十年也是退,退着退着说不定政策风向一变,又变成不反对进入房地产市场了。有的媒体也已指出,此前很多央企转让自己旗下的房地产项目,要么是烫手山芋,要么是不怎么赚钱。而那些非常有“钱景”的项目,大多还捂在自己的手里,现在说不定已经开始偷笑了。
博弈都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一次政策的令不行、禁不止,就会换来下一次、再下一次乃至反复的令不行、禁不止,预期一旦形成,再扳回来的成本就相当高了。企业已经习惯在模糊中走可与不可的钢丝绳,对自己有利,就迅速响应,果敢行动;对自身不利,就用缓兵之计。而本就财大气粗、拥有政策倾斜优势的央企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就可以用尽规则的好处,有利的扩大,不利的抵触,这自然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是个消极因素,因为他们难以竞争,不仅其他企业难以制约,就连规则政策也难以制约。因此,我们期待监管层对于央企们,能够多一些严厉,少一些溺爱。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