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做好自己,就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作者:韩哲 2012-09-19

昨天是第81个“9·18”,日本近代侵华战争的起点。从那时起,山河破碎14年后,我们才在付出空前牺牲后赢得“还我河山”。这样的日子,对于受辱一方的中国,历史感情不言而喻。每每到“9·18”,国人都要扭头看看对岸的日本,其对中国人的伤害随着1945年的战败戛然而止了吗?

从历史教科书到靖国神社,从东海海疆划界到钓鱼岛,日本对中国的伤害,不仅是过去时,也是现在进行时。而日本近期的非法“购岛”,更让“9·18”这个国耻日分量沉重,因为历史是镜子,是老师,是我们这个爱好治史民族的方法论。

总的来说,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是我们多年来纪念“9·18”的基调。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基调,但是我们也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一种表现,厚前者,淡后者。前者仪式感强,快意恩仇,容易做;后者需要细水长流,需要脚踏实地,是需要砥砺前行的实践,是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实践。勿忘国耻不是我们纪念“9·18”的目的,奋发图强才是我们纪念“9·18”的归宿。

“9·18”是一个象征,也极容易变成一个表面化的象征,对于“9·18”,对于一个血液里流淌着历史因子的我们,是不大容易忘记的。但“9·18”对于我们的意义,不能止步于“勿忘国耻”,而是“知耻近乎勇”。而这“勇”,绝不是体现在抵制日货上。民国时,我们抵制日货,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没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来反制日本,而今天我们如果还囿于抵制日货的思维,便是一种强大中的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恰恰又说明,我们还不够强大,因为这强大不仅仅是体现在国力上,也同样包括国民心态和观念的成熟与否。

历史应该如何纪念?一是我们应该将历史还给历史,让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素颜以对,从中找出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的民族性问题,以此为基点,走出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二是历史的纪念不仅是一种情绪性的发泄,用怒吼来表达我们的愤怒是一种看得见的力量,但还有一种力量,一如“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改革开放,一如上世纪80年代肇始于学生中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才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为可畏的力量,也是让日本所真正忌惮的力量。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坚决不当“秦人”,也坚决不当“后人”。因此,做好自己,就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做好自己,就是对彼岸最强的回应;做好自己,就是给未来提供更多的选择;做好自己,就是我们走出历史的最佳心态。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而我们同样也需要从历史中发掘,导致我们落后的内因在哪里,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观念的。如此,才是完整地看待、尊重和纪念历史,才让“9·18”等的国家纪念日更显力量。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