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

作者:韩哲 2012-07-18

日前,经教育部批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对于更名的原因,中科院办公室解释,原名称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中“研究生院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的规定不符,从而使该校在日常管理运行以及毕业生就业时易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带来是否按照高等学校进行政策定位等疑问。据报道,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其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权等基本属性不作改变,现有的法人地位、行政隶属关系、人员编制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不作改变。

在这里,想起了赵本山的一个小品,里面的人物是一个木匠,他在相亲时怕女方不愿意,就说“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观众哈哈大笑,自以为显摆的是身份,其实显示的不过是身份证。再看看改名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笑点很像,以为将中国科学院和大学搁在一起会产生化学反应,结果产生的是生化反应。

就改名而言,实在有些生硬,好多网友抱怨说听着像个野鸡大学。中国科学院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被定义为全国最高水平,现在又延伸出一个大学来,让人无法分辨,这到底是个公鸡中的战斗机,还是战斗机中的公鸡呢?至少从这个改后的名字来看,没看到科学院的含金量,非常像是临时工干的。更重要的是,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有心思改名,中国科学院还不如认真用心地抓抓研究质量,为中国早日建成创新型社会做出符合社会期望值的贡献。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也没有在诺贝尔科学奖上有所斩获,至少中国科学院的脸面上应该挂不住吧。

钱学森曾经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曾让很多大学校长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更多的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说改个名字吧,也从中可以看出创意是多么的贫乏,一板一眼,生怕迈错了步。清华二字来自东晋谢混的诗歌,复旦则能够从《尚书》中撷英,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个名字给我们的,或许可以是21世纪版的《笑林广记》吧。作为当前中国最为缺乏的创新能力,每年都有不菲“三公”消费的中国科学院,应该无法稳坐钓鱼台吧,尽管在地理上离得并不远。

改名以及改成什么样的名字,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之所以想“小题大做”,只是想呼吁一下,无论是研究生院还是大学,对于中国科学院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面对和解答“钱学森之问”。如果背靠着几百名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不能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另辟蹊径,那么,这样的改名也只是庸人自扰了。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