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地球属于欧洲杯,而太空则属于神九和天宫。
昨日,神舟九号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互对接这一重头戏任务,专家称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建设空间站的完整技术。十多年来,从神一到神九,从单人到多人,从一天到多天,从须眉到巾帼,从出舱到入“宫”,中国的载人航天步步扎实;从神九到未来的嫦娥,我们同样也期待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飞向广寒宫,一瞥“寂寞嫦娥舒广袖”,一睹“吴刚捧出桂花酒”。
值得一提的是,这骄傲不只来自一个维度。在太空遨游的同时,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海器成功深潜到海底7000多米,媒体们早已用主席诗词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概括之,豪情可见万丈。对此,国外有媒体称之为“中国周”,所言不为过。
尽管载人航天的技术难度日益复杂,但公众对于每次载人航天的揪心程度却是逐次递减,电视机前的公众已经习惯了火箭发射之后,从屏幕中传来的一句又一句的“正常”,觉得顺利发射、顺利完成目标任务、顺利返航这很“正常”。这正常的背后,是大国崛起和国民自信的混合。中国载人航天一路走来,没有出现一次差错,这不仅是技术考验,更是一种管理考验。中国目前确有诸多需要改进、改善的地方,但即使是那些对于中国抱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发展让人侧目,这种发展既有速度,同样也有深度。
当然,也有人在盘算,载人航天值不值,毕竟这是一个不菲的项目,毕竟中国需要花钱的领域和项目有很多。
知道反对什么是很容易的,知道争取什么则是很难的。在阿拉斯加还被认为是不毛之地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西华德花了在当时足以是巨款的700多万美元将其从俄国人手中买下,彼时理解的不多,反对的不少。但是时光荏苒,阿拉斯加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其不仅体现在美苏争霸时期的军事安全作用,同样也体现在其巨大的能源价值,彼时的“西华德冰箱”如今已成为美国的保障和宝藏。
载人航天工程不仅仅是自信心和自豪感,其同样是这个国家的长远利益,而长远利益从来不会是到了眼前重视就能够获得的。回过头来,我们会惊羡于购买下阿拉斯加是如何划算的一笔长期投资,同样,在未来某个时期回过头来,相信我们也会有这种庆幸的感觉,载人航天工程没有在国力允许的时候选择宅下去。
有的牛,吃的是草,吐的是奶,而还有一种牛,吃的是奶,吐的是黄金。载人航天无疑是属于后者。据媒体援引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报告显示,中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因此,载人航天的日益精进,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精神,同样也润物无声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