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重建控制力,蒙牛们的救赎之道

作者:韩哲 2012-06-14

国产乳业当前有多难,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恐怕最有体会。说一句“史上最好”,就被回敬“世界最差”;再说一句“我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又被回敬“谁喝谁是孙子”。

确实,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仍未走出危机的国产奶业,消费者的眼光是挑剔和质疑的,而这其中,蒙牛更是众矢之的。在微博上,有人发起抵制蒙牛的活动,响应者就差“赢粮而景从”了;有人则列出近年来与蒙牛有关疑似和不疑似的产品问题,更是放大了蒙牛的差评。以至于有媒体最新的一期封面报道就是解剖蒙牛,分析这个“打不垮的坏公司”。

现在的舆论环境对蒙牛绝不是友好的,蒙牛也是四处扑火。汪潮涌在微博上抱怨,儿子在蒙牛酸奶里发现一根头发,蒙牛连夜上门道歉,李开复说希望能够一视同仁,蒙牛马上回复说正在建立统一的“微客服”。但真正能够让消费者重拾信心的是,蒙牛日前宣布斥资35亿元新建自营牧场。

此前,蒙牛的老臣杨文俊辞职,中粮系的孙伊萍空降接管,就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大股东中粮集团面对蒙牛接二连三的质量问题淡定不下去了。蒙牛的积弊就在于成就其的蒙牛模式,重营销、轻奶源,先开店、后建厂,蒙牛模式既带来了蒙牛奇迹,同时也为蒙牛带来了阿琉克斯之踵,那就是管理失控,在源头、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环节无法控制住质量。对于一个食品企业,对于一个知名企业,这都是致命的。而随着蒙牛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嵌于模式中的弱点也使其管理越发力不从心,导致问题频发,成为讽刺段子里的常客。

企业就如汽车,也必须有油门和刹车,前者是创新力,后者是控制力。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引擎,没有创新力的企业走不长远;控制力则是一个企业降低风险、避免翻车的屏障,需要根据自己的经营能力而将规模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你本来是一辆中级车,非要跑出兰博基尼的速度,一旦跑出去,这其中的风险又岂是你能够控制得了的?就像蒙牛的营销为王、盈利至上,通过跑马圈地积攒的市场和资源,却消化不了,超过自己的心脑计算能力,其结果只能是手脚不相协调,拌蒜、摔跤,甚至摔背过气去。奶源跟不上,只好放低标准,有奶便是娘,各种道德风险也就泛滥了。

所以说,蒙牛乃至国产奶业的问题,不在于创新力不足,而是控制力严重不足,控制不住自己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产品的水准依工厂的不同而高低起伏,这必然是要走进危机的,也是难走出危机的。国产奶的救赎,关键在于奶源和生产过程。只有企业能够有完全把握控制好这两个流程,国产奶的安全才算脚踏实地,而不是踩着高跷,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依靠非市场的力量来解决,反而是为这种抵触情绪再加上一把火。蒙牛的问题,其实就是国产奶业的侧影,蒙牛的翻身之道,同样也是国产奶业的救赎之道。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