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凌晨,深圳市滨海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名男子酒后驾驶跑车连撞两辆出租车,致1名司机及2名乘客死亡。7小时后,满身酒气的侯某向警方自首,但被外界质疑为“顶包”,一时间舆论汹汹,深圳警方颇有些百口莫辩。
但很快,深圳警方就连续在5月28日、29日和30日召开情况通报会,面对如潮的质疑,坚持用证据说话,用视频说话,据介绍,为此经过了上千小时的视频排查。三次情况通报会,舆论形势为之一转。第一次,不相信的声音仍占据主要空间,等到了第二次,被怀疑的许某在照片上显示身体并无伤痕,同时有不在场的视频证据,公众开始相信不是顶包案,但质疑之声仍未消除。昨日,警方在第三次通报会上再公布关键证据:根据对肇事车方向盘、侧车门、安全气囊上的血迹提取,均与侯某的血型一致。至此,公众已经被说服。
当然,快速的回应之外,仍有很多改进之处。比如,信息公开能够再快一些,不是刺激-反应,而是做到信息的主动公布;比如,在事件的刚一开始,可以对新闻媒体更开放一些;比如,能够对受害者家属给予更多人性化关怀,避免其从悲伤变成恚怒。深圳已经做得很好,只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这是一场一波三折的公信力重塑过程,但深圳警方成功地与公众建立起了信任。质疑随着深圳警方积极应对质疑而逐渐无疑可质,在警方积极的回应下,公众、媒体和警方之间不再是对立面,而是成为了合力,共同推动着真相的大白天下。事实上,公众的信任,只能是来自对质疑的解惑,如果得到的回复仅仅只是“正在调查中”,如果只是简单否认,如果只是不了了之,那么公众对于公权力的不信任感势必增强,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和犬儒心态持续蔓延。
每一次危机中对于公权力的不信任,其实都是一次修复不信任感的机遇。这一次修复得好,下一次这种质疑的情绪就会减弱;如果这一次修复不好,下一次的质疑只会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相信,任何公共事件中,只要当地政府部门能够积极回应质疑,不管这质疑是合理还是幼稚,都能够用证据排除疑虑,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铁证如山,那么,在这一场气势汹汹的质疑心满意足地散去之后,留下的就将是政府公正的法治形象,是人们更加信赖自己的政府,是对自己城市的亲切感陡增。从沉重到释然,甚至对于自己之前过激的反应有些不好意思,这焉不是一座城市的胜利?
在以往诸多处理失当、遮遮掩掩的公共事件记忆中,往往一些政府部门和公众都陷入了某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前者总是认为后者是捣乱的,是造谣的,是不明真相的,而后者也认定前者是捂盖子的,是阴谋论,是糊弄人。深圳的这场车祸,从肇事案到疑似顶包案最后又回到了肇事案,让我们欣喜看到,公共事件过后,并没有留下公信力的伤痕,而是公信力的凝聚,并没有又是一地鸡毛,而是一缕清香。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