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电价上涨不是电改的全部

作者:韩哲 2012-05-10

据媒体报道,对于公众有关电价将涨的纠结,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电费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很低,根本没必要计较电价波动。“平时出去吃个饭的饭钱可能就比每月电费还高,电价调整后所多差出的钱无非是多叫一个菜少叫一个菜的事。”

我猜测,专家的本意是想抚慰一下公众因电价上涨而焦虑的情绪,一算账,跟没涨一样,公众也就淡定了。但是,如果话这么说,就变味了,与其计较电价,不如少点一个菜,倒显得公众有点矫情了。如果这个逻辑可以推而广之,油价调整的时候,专家可以说少点一个凉菜;水价调整的时候,专家乙可以说少点一个汤;钞票发猛了,专家X干脆说,少吃一顿两顿的也不会怎么着。不能说上涨的不多,就没有必要计较电价,要是谁都这么劝说,公众都没地儿计较说理去了,就只能是“人民群众喜迎电价上涨”了。事实上,无论是涨个千八百,还是涨个块八毛的,得讲出能够让公众买账的道理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安抚情绪,而不是你在这边故作淡定,那边的公众却真是蛋疼。

电价不是不能涨。相反,电价上涨还是个大趋势,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尽管老百姓有点不情不愿。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制度成本较高,为了吸引外资、留住内资,就只有在另外一些方面把成本降下来,于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低廉,我们的环境保护成本低廉,我们的资源使用成本也是长期偏低,弥补了制度成本较高的不足,因而也才打造出一个对资本投资而言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然而,资源使用成本长期偏低,既纵容了浪费,扭曲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也使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变得懒惰,对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愈发依赖,改革和转型的难度愈来愈大。从经济转型的方向来看,应该支持电价等资源产品价格的上涨。

但整个电力体制的改革,如果最后只浓缩为电价的上涨,一“涨”遮百丑,那就是陷入另一个误区了。因为在电价长期上涨的趋势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电价为什么涨以及涨多少的问题,在定价机制方面释放更大的参与度,在电力企业运营成本方面释放更大的透明度,从而让公众明白,涨的那部分价格,是用来弥补企业货真价实的运营成本,而不是用于种种不相干的大手大脚成本和福利腐败成本。如果我们对于电企改革和电价定价改革不闻不问,那就相当于是让电力企业在电价长期上涨的预期中巧妙地搭上了顺风车,在让公众承担越来越昂贵电价的同时,整个电力行业的效率却仍是老样子,但赚得更多。

不能说,承担越来越高资源产品价格的公众已经过了河,提供资源产品的企业还在摸着石头。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