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论文博士是高校行政化之果

作者:韩哲 2012-05-07

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一博士生日前在微博上声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与自己同为法学院在读博士生,但同班同学从未见过此人上课。为此,清华大学回应:该厅长确系法学院在读博士生,但他并非是全日制博士生,而是“论文博士”,课程安排在周末。

论文博士不是清华特色,国外其他大学也有类似的设置。但论文博士再怎么简约,也只能是相对于全日制而言在课时方面有所宽松,但论文质量却不会也跟着宽松。如果有一套大家都信服的程序和规则,人们不会质疑论文博士成色不足,自然也不会大惊小怪。而如果清华大学只是说有一套相应的学位授予规则和程序,但究竟是怎样的规则和程序却不公之于众,难免不猜疑声四起,怀疑清华这是在做学位的投资或投机,担心清华会放水,这样的文凭会注水。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近期对于大学教育也频频提出尖锐批评,“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钱老的批评也许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我们固不能认为这就是当前高校的全部,但同时也确实对大学精神的淡化感同身受。事实上,公众担心的是,清华、北大这样历史悠久的名校渐渐异化,不是以学术成就闻名,而是以有权有势著称。行政化不仅产不出大师,相反还淘汰大师,劣胜优汰出钱老所担心的这种有才无德式的学生。长此以往,虽然有了些厅级一把手的校友,但大学却是与“独立之精髓、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渐行渐远,从而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豪言壮语沦为喊口号,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行政化的大学教育机构似乎很难不跟权力搭讪,或者身不由己,或者欲拒还迎,或者投怀送抱。大学不能去行政化,必然主事者要按行政思维办校,尽管口头上不会这么说,想的说的也是如何尽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可是行政规律办不出世界一流大学,倒是有可能建成世界一流食堂。在强势政策和资金资源的支撑下,也可延揽下众多国内外的学术精英,成为客座教授,这么多年下来,公众感觉还是大楼多,大师少,既争夺状元,又把状元们所珍视的东西轻易送出,人们担心的是,追寻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刻鹄不成尚类鹜尚可接受,千万别弄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因为行政化这支笔,实在难以勾勒出这幅图景。

曾任岭南大学校长的陈序经有一句口头禅,我是为教授服务的,这句话道出了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去行政化如果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论文博士迟早也会变成见怪不怪的事情。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