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治理城市也若烹小鲜

作者:韩哲 2012-04-25

央视《新闻1+1》日前报道,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街道辖区内的书报亭全部拆除。郑州方面表示,经八路办事处原有报刊亭多位于人行道上,存在占道等问题,清理目的是退店经营、还路于民,保障行人畅通、安全的通行权益。据了解,郑州目前共有报刊亭421个,郑州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治理占道经营的违章报刊亭。

报刊亭影响行人出行吗?这要看怎么理解,你哪怕在人行道上种上一棵树、摆上一簇花,从技术角度来讲都是影响行人出行,何况是一个面积不算小的报刊亭。因此,如果真拿这个理由作为拆掉报刊亭的理由,那报刊亭就只能举手投降了。然而,相对于报刊亭便利人们文化生活的日常功效而言,所谓的占道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否则就难以理解为何北京街头上那星罗棋布的报刊亭。

事实上,很多引发争议的城市治理措施,大多师出有名,这个名就是“整治市容”。而市容整治是没有一个尽头的,除非是一座空城,否则就有市容整治问题。而且,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关于市容的好恶,可能有的领导就喜欢遍地报刊亭,有的领导可能就喜欢人行道上空无一物,到最后往往是人走政息,难免沦为一场折腾。治大国如烹小鲜,治一个城市亦是如此,烹小鲜最怕的就是拿铲子来回的翻腾,小鲜到最后就是支离破碎了。

现在我们的一些城市决策,还是没有做到科学发展观,总是想当然。虽然口头上说的是为了民众利益,但却连一个相关问题的听证会都没有,就直接为民做主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很多在老百姓看来纯属瞎折腾的事情,就是决策者太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为民谋利的初衷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红光满面的走向罪恶。这就是管理者很容易犯的主观主义。

城市,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幸福,而不是为了城市本身的精致。很多城市主政者,总是热心广场大厦,喜欢地标建筑,仿佛没有这些,就不好意思跟其他的大城市打招呼。事实上,过分追逐地标建筑,却是一个城市没有信心的显现,需要这些建筑来撑门面。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追求城市道路表面上的整洁。

城市建设不是一阵风,今天大拆大建,明天大建大拆,总是视那些极具生活气息的事物为杂乱无章,总是想把城市收拾得整齐划一。这方面,可能白居易也要负上一部分责任,因为他描写长安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或许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印象太深,总也想打造一个这样的棋盘城市。可城市不是圣殿神庙,如果为了某种形式上的好看整洁而放弃了人们生活的舒适性,那么这个城市其实就是博物馆的青花瓷,只能看,不能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么这个城市将是被拘束的,没有生气的,也是没有活力的。一个连买份报纸都费劲的城市,反而损伤的是这个城市所汲汲追求的城市形象。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