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路的时候,虽然有着GPS定位,但总有那么点不踏实感,想着老路可能安心和顺当一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会有这样的心理过程,这也正是转型的不易之处。
日前,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北京市一季度GDP增幅为7%,相比全国一季度GDP增速8.1%以及去年北京GDP增速8.1%,回调幅度较为明显。
早在北京决心调整结构之时,这样的结果说实话都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只是当低GDP增速如期所至,对于习惯了经济增速高歌猛进的人们,心理上还有些不习惯。
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其GDP的增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而这种高速增长如果主要依靠粗放的资源投入为主,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越是快速,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反而是透支得越厉害。经济发展的规律,应该是初期高速发展(动辄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逐步减速,以一个中等速度发展,再往后,经济发展的速度应该还会有所下降,然而届时,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就将是消费和创新。北京就是在循着这样的一个路径发展。
因为北京的发展位于全国的前列,而北京也在主动的结构转型调控中率先降速,导致在与全国其他省市的横向比较中数据不好看,但是,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北京是在和自己作比较,是在和世界城市的愿景作比较,舍此无他。
在速度之外,还有质量,这是每当北京经济发展数据出来之后,媒体应该重点研究的领域。根据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在7%的增速背后,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贡献率在大幅提高;是民生的进一步改善,保障房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各种适应当前发展要求的社会福利和补贴标准渐渐提高;是新的更具持久发展动力的经济增长点慢慢成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显现出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以消费为驱动的发展观正在成为主政者的思维;是稳中有降的房价控制目标以及综合治理交通的各种城市管理措施;是放弃钢铁、污染能耗大的GDP所做出的结构调整,这些都是北京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权重还将越来越重。
事实上,7%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然不低,这个速度已经给北京提供了调结构的很好支撑,使得调结构不至于投鼠忌器,减轻了转型期的阵痛感。何况,就一季度来讲,经济发展是逐步改善的和好转的。
无论如何,调结构已是北京的开弓箭,在射出去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与以前发展路径不习惯的种种困难,甚至面临一些经济上的压力。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坚定调结构的决心,不能因为眼前的一些压力而回头看。调结构是否能够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那么一下,只有这样,北京这支箭才能准确无误地射中世界城市这个箭靶。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