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打造书店街的想法不靠谱

作者:韩哲 2012-03-28

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翟德芳日前的一条微博引发热议,他向北京市政府建议:将王府井大街北端的千米街道打造成书店街,并希望市政府考虑,以优惠措施吸引商家来此开办书店,把这里打造成真正的文化中心。

书店街,一个挺有文化感召力的想法,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乍听之后确实肾上腺素飙高。文化搞上去了,旅游业也跟着兴旺了,多美的一个事儿啊,就差一拍大腿,怎么以前就没想到呢。可惜,借政府之力打造的书店街,恐怕最后难免沦为一个乌托邦,只是看上去很美。

众所周知,实体书店在网上书店的冲击下已经是步履维艰,后者在价格上的巨大优势让实体书店形如鸡肋,味同嚼蜡。实体书店当然不能就此湮灭,因为没有书店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但实体书店的生命必须是在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和蓝海才能算得上涅槃。同样,只有在市场力量下聚合而成的书店街,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否则,寄希望于打造,寄希望于政府资源的支持,往往都是刘后主。扶持实体书店,可以在税收等政策资源上予以照顾,但也仅此而已。

在王府井北大街上的那些书店,确实也是有着书香之气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以及三联的书店都在这里,但这些书店并没有显示出什么过人之处。所倚仗的,不过是身后公司的财大气粗,而不是自身的吸引力。对于一些喜好阅读思想经典书籍的小众读者,这些书店是心中的一个念想,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名声甚至还不如稍早前关门的光合作用书店。事实上,整个王府井大街并不缺少书店,除了上述所说的一些书店,在王府井南端还有规模更大的王府井书店和外文书店,书店不可谓不多,但是王府井从来也没有以书香气闻名。这种现象,难道就会因为更多书店的进驻而有变化吗?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书店街,而是书店特色和人文精神的缺失。而这种人文气息,不是靠规划和打造就能够实现的,能规划和打造出来的只有店,而不是书。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这样的建议确实非常应景,只希望政府部门不要被这样的建议忽悠,最后书店没搞成,全变成了房地产项目。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地区搞书店一条街,被考虑的可能性甚小,但是如果换成别的地方呢,是否会变成政绩的诱惑呢?

文化首先是文化,然后才是产业价值。文化味儿到了,经济味儿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奔着产业价值去的文化打造,打造的也只能是表面上的红火热闹。想要实体书店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旅游地标,政策支持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书店本身需要做的功课。

网友评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