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药频道

海特生物拟赴港上市背后:商誉减值“吞噬”业绩,货币资金“缩水”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丁宁 网编:公司研究新闻中心 2025-10-23

在A股上市医药企业纷纷冲击香港资本市场的浪潮中,又一家药企宣布加入这一行列。海特生物(300683)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拟赴港上市背后,海特生物深陷业绩亏损“泥潭”,今年前三季度净利亏损1.58亿元,同比进一步增亏。此外,截至三季度末,海特生物货币资金明显“缩水”,较年初降近六成。

海特生物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让投资者忧心。10月23日,海特生物股价大幅收跌7.15%,已跌破发行价。对于海特生物而言,公司在推进港股上市进程的同时,也需要着力改善经营状况,恢复市场信心。

截图来自于东方财富

筹划赴港上市

10月23日,海特生物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海特生物表示,此次赴港上市系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同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资料显示,海特生物主营业务为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销售,同时也为国内外的制药企业提供制剂和原料药的CRO、CMO和CDMO技术服务。

这一决定与当前A股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的大趋势不谋而合。近年来,已有多家A股医药企业成功在香港实现上市,此外近期有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药企筹划赴港上市。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看来,“A+H”上市将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加速行业的创新升级。同时,企业通过港股平台可以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

不过,对于海特生物而言,赴港上市背后存在着不小的业绩压力。10月23日,海特生物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利出现明显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海特生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下降6.45%;归属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297.78%。其中,公司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7亿元,同比下降11.74%;归属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600.39%。

在业内专家看来,公司自身业绩亏损,赴港上市能否获得投资者认可并实现理想估值存在不确定性。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海特生物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净利连续三年亏损

实际上,海特生物业绩颓势早已显现,公司归属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海特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89亿元、6.02亿元、6.49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0.14亿元、-1.21亿元、-0.69亿元。

海特生物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因市场竞争加剧,订单不足,营业收入不达预期,加之相关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较大,造成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持续亏损;报告期内,新增合并报表公司北京沙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其主要从事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相关工作,为持续亏损公司,对公司净利润影响也较大。

并购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止于此。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三季度,海特生物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准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公告显示,海特生物对收购天津市汉康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汉康”)100%股权形成的商誉及其资产组进行了减值测试。根据减值测试结果,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收购天津汉康股权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约8500万元。

据了解,天津汉康系海特生物于2018年9月以4.28亿元收购而来,是一家CRO-CDMO一体化服务企业。股权交易日,天津汉康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65亿元,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2.64亿元确认为商誉。

海特生物表示,在全球化与本土经济环境、行业周期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国内生物医药研发需求出现阶段性波动,为优化业务结构,公司积极推动品类调整,逐步加大高毛利率创新品种的布局,因2025年当期部分客户转入观望状态,导致公司传统业务板块承压;尽管创新业务已于2025年当期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但目前整体规模尚小,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撑力仍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公司预计2025年当期营收将面临一定程度的下滑,并由此出现商誉减值迹象。

截至三季度末,海特生物账上商誉余额为1.79亿元。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商誉减值会直接减少企业净利润,进而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商誉减值提示企业需要反思其收购战略。在收购过程中,可能对标的公司的估值过高,或者对标的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预期过于乐观,导致收购后未能达到预期收益。

此外,今年以来,海特生物货币资金出现明显下降。截至三季度末,海特生物货币资金余额为1.7亿元,较年初减少59.55%。海特生物表示,货币资金下滑,主要系报告期支付股权转让款及应付股利款所致。

A股股价已破发

筹划赴港上市背后,海特生物在A股市场上的股价表现并不理想,截至10月23日收盘,海特生物已跌破发行价。 

10月23日,在披露赴港上市消息及三季报后,海特生物股价大跌。这一市场表现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当前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的担忧。

交易行情显示,10月23日,海特生物低开2.87%,开盘价为33.54元/股,开盘后股价继续下探,一度跌近9%。截至收盘,海特生物报32.06元/股,跌幅为7.15%,全天成交金额为4.4亿元,换手率为11.21%,总市值为41.9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8月,海特生物曾迎来一波股价大涨。东方财富显示,7月9日—8月25日,海特生物区间累计涨幅达到122.84%。不过,8月26日股价触及阶段性高点后,海特生物股价开始震荡走低。8月26日—10月23日,海特生物区间累计跌幅超过46%,同期大盘累计上涨4.7%,跑输大盘。

此外,截至10月23日收盘,海特生物已跌破发行价。据了解,海特生物发行价格为32.94元/股,在后复权形式下,海特生物最新收盘价为32.85元/股,已低于公司发行价格。

随着海特生物赴港上市计划的推进,市场将持续关注其后续进展。这家A股药企能否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实现战略转型和业绩逆转,仍需时间检验。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