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频道

卢浮宫被盗敲警钟,当无价之宝遭遇无价之“保”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胡永新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5-10-22

10月巴黎的晨光,本该温柔地洒在卢浮宫古老的廊柱与珍宝之上。然而,一场数分钟内发生的劫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这场发生在艺术圣殿的失窃案,不仅暴露了博物馆安保的脆弱,更将文物在保管、展览全流程中面临的盗窃、损坏等多重风险呈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来源:壹图网

在扼腕痛惜无可估量的文化损失之余,一个关乎风险与保障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当“无价”遭遇“无保”,艺术珍品的命运该由谁守护?艺术品保险,这一小众而专业的领域,也被推向了公众视野的焦点。

无价之宝与保险真空

央视新闻10月22日消息,法国文化部21日表示,卢浮宫博物馆遭抢劫文物因相关法律规定和投保成本等原因未购买保险。这意味着,如果文物无法追回,法国政府和卢浮宫博物馆无法获得保险赔偿。

文物处于保险“裸奔”状态,这或源于一项根深蒂固的法律规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援引一名法国艺术品保险专家的话报道,法国法律规定,国家级博物馆不得为其在馆藏品购置商业保险,除非藏品离开本馆或出借给其他机构。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全法逾60家国家博物馆的藏品都没有投保,因为不少藏品是“无价之宝”,保险公司几乎不可能对其估价。巴黎检察院检察官洛尔·贝屈奥21日表示,8件遭抢文物仍然下落不明,经济损失估计达8800万欧元,从文物角度而言损失无可估量。

回溯案发那一刻:据巴黎检方消息,19日9时30分左右,4名蒙面人来到卢浮宫外,分工配合操作升降装置,从建筑物外部阳台潜入室内,抢走陈列的珠宝。数分钟内,9件文物被抢,其中一顶属于欧仁妮皇后的皇冠已被警方找到,其余8件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此次事件使得大众重新审视“无价”资产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巨大鸿沟。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博物馆来说,艺术品保险是艺术品展览过程中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但因市场环境不同,国内外艺术品保险投保策略存在差异。

探秘艺术品保险

当卢浮宫劫案的尘埃尚未落定,全球范围内博物馆藏品被盗、被毁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一次次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也愈发引起人们对博物馆展品保险的重视。

那么,何为艺术品保险?一般而言,文物与艺术品的损失主要源于几个关键环节:运输或装卸过程中的磕碰、盗窃、火灾、水灾等意外事故。艺术品保险是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货运保险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一个专业险种,主要承保因火灾、自然灾害及其他意外事故对艺术品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失。

业内人士对此打了个比方:保险就像一根“安全绳”,能够帮助投保人转移风险、分散损失。在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复杂链条中,从小心翼翼地运输、装卸,到精心布置的展示,火灾、水患、破损、失窃等风险如影随形。鉴于展品自身所具有的非凡历史与艺术价值,以及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特性,一旦意外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是灾难性的。若事先为展品投保,保险公司便能在承保协议框架下,承担起意外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金融领域业内人士史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文物为例,其价值极高,一旦发生损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展览馆而言常常难以独自承担”。他指出,展览馆或博物馆通过投保艺术品保险,每年只需缴纳相对少量的保费,不仅能获得潜在的经济赔偿保障,还能享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专业风险管理服务。

“只要投保的艺术品保险包含‘盗窃、抢劫责任’,且是警方认定为事实的盗窃抢劫事件,凭相关理赔材料,保险公司会按约定的保险价值及出险金额进行赔付。”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表示。

尤其对于流动性强的临时展品,艺术品保险还展现出其灵活的一面。一种被称为“临时保单”的合同应运而生,通常为期一年,若保险条件不变,可续约。更有业内熟知的“钉到钉”或“墙到墙”保单,其保险期限更为精准短暂,专为博物馆临时展览设计。它约定保险责任从展品在借出方博物馆的钉子或墙上被取下那一刻开始,直至展品安全返回并被重新挂上原处为止,完整覆盖了运输、装卸、布展、撤展等所有环节。这种精细化的设计,体现了艺术品保险在应对特定场景风险时的专业性与适配性。

保险遇成长的烦恼

尽管艺术品保险在国际上已有相对成熟的实践,但聚焦于中国市场,由于存在估价难度大、文物权属复杂等固有难题,我国的文物、艺术品保险仍存在发展层面的挑战。

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对而言,国外艺术品保险体系更加成熟,且部分国家对博物馆有专项资金支持,艺术品保险覆盖更加全面;国内博物馆则以“出展投保”为核心,日常馆藏投保率较低,行业发展需要市场的培育以及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

困扰国内艺术品保险发展的一大痛点,便是价值评估这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在文物的价值评估方面,史浩表示,其受主观影响因素较大,主要包括物理价值和精神价值。物理价值受文物本身的类别、年代和完整程度影响,而目前我国并没有系统、统一的评判标准,对精神价值更加难以衡量。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难以预测。

价值评估的困难直接传导至保险产品的定价与承保环节。史浩解释道,据了解,保险公司对文物保险的保费定价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受到被保文物的价值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只有被保文物的总价值确定下来才能进一步确定保费。但如果保费定价过低,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投保单位都会受到影响;若保费定价过高,超出了投保单位的预算,显然也会对投保产生影响。

扩面需各方共筑

面对挑战,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并非止步不前。业界共识在于,这片蓝海市场潜力巨大,但其健康发展亟须在政策指引下,依靠行业主动创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并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保险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被视为拓宽文物保护资金渠道的有效途径。通过投保,文物面临的风险得以从政府部门转移至保险公司,改变了以往政府需要为可能发生的文物损失承担全部风险的状况,引入了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业内人士展望,未来艺术品保险市场必然拥有广阔的前景,但这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推动,保险公司主动创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协同推进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

对于如何破局,史浩认为,首先,有关部门可以成立统一的艺术品鉴定评估机构,对文物的价值给予一定的参考范围;其次,保险公司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类指数保险、区块链等技术优化文物保险的保费厘定;此外,还要利用再保险等手段有效分散风险。

实践中,已有地方开始探索创新模式。据了解,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的文物保护单位投保了文物相关保险。鉴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它们绝非普通商品。基于此,福建省文物管理部门推出创新性的“文物保险+服务”项目,使保险成为文物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支付保险费,让保险公司与业主单位密切配合,通过查找安全隐患、制订保护方案、配置先进的保护设备、加大巡查力量,避免事故发生,达到防范在前的目的。

在更宏观的层面,业内人士建议,应着力构建立体、多层次的艺术品保险风险分散体系。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不足,应在艺术市场中建立立体、多层次且多结构相结合的艺术品保险风险分散体系,通过增加保险公司的艺术品保险保单类型、扩大承保范围,采用再保险模式和共保模式,利用艺术保险行业协会分散保险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