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频道

华熙、爱美客等集体高开 美容外科扩围 轻医美获利好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姚倩 网编:产经新闻中心 2024-05-22

5月22日,医美概念股纷纷上涨,这与市场流传的一份文件有关。这份落款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的红头文件提到,在美容外科一级项目“(4)其他”新增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也就是说,美容外科医生可以进行激光、射频等物理治疗以及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填充剂注射的项目了。医美外科项目的调整由省级单位牵头落实,进行标准制定,业内认为该文件的可行性很强,但从落地到最终执行,还需半年以上的时间。美容外科扩围的背后是以玻尿酸和光电射频仪器等为主的轻医美市场的不断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手术类项目和非手术类项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8%、52%。至2023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达到1464亿元,增速为21.04%。

现场拍摄

资本市场躁动

受市场流传的一份政策文件影响,包括华熙生物、哈三联、爱美客在内的医美概念股集体高开,其中华熙生物涨超14%。截至5月22日收盘,华熙生物、哈三联、爱美客以及江苏吴中分别上涨5.15%、9.99%、1.37%以及1%。

消息面上,市场传出广东省卫健委调整医疗美容外科项目的消息。此次调整在美容外科一级项目“(4)其他”新增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具体来看,物理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强脉冲光[IPL]治疗、射频治疗、光动力疗法、超声治疗、微针治疗,以及用于组织提升、缩紧的线技术等。注射治疗包括玻璃酸酶注射、瘢痕注射、美塑注射、硬化剂注射、皮损内药物注射,以及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聚双旋乳酸等填充剂的注射。

医疗美容项目有严格的分级管理。在过去,美容外科可开展如双眼皮手术、隆鼻、隆胸以及开眼角等整形项目。激光治疗等无创项目、注射及填充的有创治疗项目等主要由美容皮肤科开展。简言之,此次的政策让外科医生可以在进行除隆鼻、隆胸等整形项目之外,开展激光治疗以及玻尿酸填充等项目了。

此前,北京、上海已对医疗美容外科项目进行了调整。据《北京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细则(2012年版)》,美容外科项目增加注射类项目,包括皮损内药物注射、硬化剂注射、肉毒素注射、填充物注射和玻尿酸注射等。

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医生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医疗美容外科项目的调整由省级单位牵头落实,进行标准制定,广东省这份文件的可能性很强,但从落地到最终执行,基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北京商报记者多次致电文件上的联系电话,但截至发稿未接通。

医美大省的空间

这份文件之所以能引发资本市场波动,一方面是美容外科扩围将带来更多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是广东省作为国内“医美大省”,拥有的专科医美机构居于首位。

从医疗资源来看,广东省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按医院等级分,全省三级医院270家。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736家、民营医院1076家。

另外,广东省拥有数量较多的医美机构,并不断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至2023年6月,中国合规专科医美机构数量为15513家(不包含综合及公立机构)。其中,广东省医美机构数量最多,达到1664个。

近年来,成都、深圳以及海南争相打造“医美之都”。2021年,深圳市商务局牵头起草《深圳市关于加快商贸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培育“美丽经济”新赛道的领先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医美之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11月发布有关通知,进一步助力医美产业的发展。《广东省进一步提振和扩大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到,培育康养医疗美容消费,支持深圳打造“医美之都”。

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认为,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应用场景,政策的支持有助于刺激上游厂家,吸引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注射针剂以及光电设备厂家在广东省进行布局,进一步形成配套产业链。

轻医美市场扩容

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以玻尿酸和光电射频仪器等为主的轻医美需求不断增长,政策的支持有望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多份行业数据显示,轻医美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德勤数据,按消费金额计,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手术类项目收入占48%,非手术类项目收入占52%。艾媒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预计达2354万人,较2020年增长55%。据前瞻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轻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64亿元,增速为21.04%。

张文波表示,轻医美在整个医美市场的占比逐步提升,原先美容外科手术项目下滑。美容外科具有核心技术壁垒,现在允许美容外科从事仪器类和注射类相关项目,从高纬度到低纬度,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逐步放开对美容外科的限制,增加美容外科医生的多元化业务发展。

医美机构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广东医美行业的松绑与行业同步,也与市场发展同步。另外,整形外科更了解人体解剖学,在注射方面也有优势。不过,政策的松绑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对私立医美机构也会产生一定的需求挤压。

在爱美客相关负责人看来,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注射填充产品和光电仪器的需求。文件落实后,美容外科医生可以在合规的条件下开展这两个类别的项目。但北京、上海之前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因此对需求的直接促进有限。

针对政策影响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还联系了华熙生物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