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AI成核心方向 银行启动博士后招聘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孟凡霞 周义力 网编:王巍 2025-11-24

11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机构近期集中启动2026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工作。此次招聘均面向各自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焦金融领域战略研究与创新实践,围绕战略发展、价值创造、安全发展、服务大局等核心方向吸纳高层次人才,其中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成为各家银行重点布局的核心赛道。

分析人士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已成为银行提升风控精度、优化客户服务、构建智慧银行体系的关键抓手,而博士后工作站则成为连接国家战略、监管导向与商业创新的重要人才枢纽。

笔记本鼠标

招聘条件趋严

11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机构近期集中启动2026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工作。从已披露的招聘信息来看,多家银行明确了清晰的报考条件,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要求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且普遍青睐跨学科复合背景与金融实践经验。

11月18日,南京银行发布的招收公告显示,为匹配高质量发展需求,该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开招收2026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报考者需满足最近三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2026年7月前顺利毕业,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专业背景需覆盖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相关领域,且须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别指出“同等条件下,具有金融从业经验者优先考虑”。

更早之前,广发银行也已披露2026年度博士后招聘计划,面向2024年1月至2026年8月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开放申请,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以进站日期为准),入职前需取得学历学位证书或教育部认证(海外博士)。专业方向聚焦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数学、统计、量化金融等领域,重点吸纳理工与经济金融复合专业背景人才,持有专业资格证书者将获优先考虑。在能力要求方面,明确申请人需科研能力突出、文字功底扎实,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及行内跟岗实践能力。

中国银行则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2026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要求为应届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境内院校毕业时间为2026年1—7月,境外院校毕业时间为2025年8月至2026年7月);专业覆盖经济、金融、法律、社会学、数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需熟悉国别研究、宏观经济、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绿色金融等领域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同时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综合来看,多家银行对博士生的专业要求呈现出金融与科技的跨界融合特征,既涵盖传统金融学科,也重点吸纳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理工背景人才,部分银行还通过“优先条款”向有从业经验、持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倾斜。

AI等前沿技术应用成核心赛道

研究课题的设置更直观地反映了银行业的战略布局重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各家银行均结合自身经营需求披露了多元研究方向,允许申请者根据自身优势选择1—2个课题申报,其中AI、大模型、金融科技等前沿技术应用成为贯穿本次招聘的核心关键词,尤其是人工智能在金融场景的落地应用与监管适配,成为多家银行的共同研究焦点。

具体来看,不同银行的课题设置既贴合行业趋势,也体现自身业务特色,例如南京银行研究课题包括“人工智能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直指行业数字化转型核心诉求;广发银行课题方向中的“人工智能提升FICC客户交易服务创新的研究”,聚焦细分业务领域的技术赋能;中国银行研究方向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紧扣银行风控需求;农业银行研究方向涵盖生成式AI驱动下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金融科技与智慧银行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监管等多个前沿议题。

对于此次银行密集招聘博士后且聚焦AI领域的现象,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背后是银行业转型压力与技术机遇的双重驱动。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这本质上折射出银行业在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的战略重心转移,银行迫切需要通过科技赋能重构核心竞争力。“在净息差持续收窄、传统盈利模式承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已成为银行提升风控精度、优化客户服务、构建智慧银行体系的关键抓手,而博士后工作站则成为连接国家战略、监管导向与商业创新的重要人才枢纽。”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也持相似观点:“银行业密集布局AI相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吸纳,核心原因在于AI能够显著提升银行运营效率、增强风控能力,而效率与风控正是当前银行发展的核心诉求。这一趋势也表明,‘AI+金融’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渗透到金融业各细分领域。”

谈及银行博士后科研体系与高校的差异,盘和林分析称,两者的核心导向存在本质不同:“高校科研更注重学术价值与论文产出,而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核心要求是课题的实用性,需要通过研究投入获得实际回报。银行的倾向是要求其聚焦解决业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银行博士后研究的实用性无需担忧,因为企业的盈利属性会天然筛选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对于银行聚焦人工智能与监管相关课题,王蓬博认为,这类研究不仅直击当前金融行业在模型幻觉、数据合规、算法黑箱等方面的技术痛点,更试图在创新速度与风险控制之间建立动态平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形成可复制、可审计、符合监管要求的AI应用范式,为行业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路径,对金融科技生态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盘和林则补充道,AI技术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特质,能够有效解决银行内部关系固化的问题,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操作风险,对银行内控与风控体系完善具有积极意义。“金融业是AI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AI在风控、服务、运营等细分场景已具备无可替代的作用。未来,AI能力将成为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谁能率先掌握成熟的AI应用技术,谁就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周义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