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警惕AI生成的“仅退款”羊毛党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武杉 2025-11-19

将完好的商品用处理成破损的假图,再配上伪造的申诉说明,要求商家“仅退款”。这一套行云流水的索赔之道在电商领域悄然传开,让不少诚信经营的商家苦不堪言。

通常情况下,买家因为商品质量问题向店铺申请“仅退款”,商家都会要求拍照或拍摄视频证明商品损坏,并要求买家销毁商品,防止恶意退款。

然而,这个拍照认证的过程,竟然被一些羊毛党利用,他们通过AI工具对商品进行特殊效果处理,要么造假商品变质,要么对产品照片进行假装销毁的处理。

遭遇到类似情况的店铺并非个案,这种技术时代的新型困境困住了不少商家。

据媒体报道,被造假的商品不仅有水果生鲜还有日用品,而基本套路则一模一样。例如,把化妆品外包装瓶P成碎的,把新鲜蓝莓一键生成发霉的,把衣物P成破损的……

小聪明看似虽小,给店家带来的麻烦可不小。这些造假行为多针对单价不高的商品,单笔金额虽然不高,但是频繁发生,势必给商家带来不小的损失。

曾经一度被广泛关注的店主“千里追袜子”,反映出的便是商家陷入维权成本高于商品价值的尴尬处境。相比之下,AI工具面向C端的普及渗透,AI生成的伪证,不仅精准,还几乎零成本、可批量。

电商推出“仅退款”绿色通道,为的是给消费者提升购物体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绝不能以损害商家权益为代价。AI技术被滥用,还很可能让店铺承担一场难以自证的冤屈。

利用AI造假,薅“仅退款”的羊毛,破坏了仅退款的初衷,也打破了买卖双方诚信为本的交易原则,商家有权拒绝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AI技术的使用势不可挡,商家维权不能举步维艰。

最新的人工智能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于9月生效。对于AI生成内容的使用划出清晰的红线,“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办法中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电商领域成为AI造假的重灾区。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可能成为AI助力下的受害者。

对于平台来说,加强AI图片识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不断优化售后服务机制,都是AI大行其道的必答题。

随着“仅退款”纠纷数量的持续上升,众多商家已着手调整售后策略。用法律规范AI使用、约束买卖双方的行为不仅迫在眉睫,更到了考验实操的时候了。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