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开发的App正从单一的理赔端口,化身为触手可及的“健康伙伴”与“生活管家”。1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险企App在实现“保险交易”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提供高频的、持续的服务互动。例如,中国人保App首页新上的“心灵加油站”专区;中国人寿寿险App推出“养老专区”;新华保险在掌上新华App上新了快速查询生存金、满期金以及受益人变更等功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方寸屏幕间,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正在发生。险企App已不是消费者记忆中只有在意外发生时才会被想起的应用。如今,它们正主动融入日常的肌理,试图在风险发生前,介入我们的健康、规划我们的财富、安顿我们的养老。这场由内而外的“花式升级”,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更是整个保险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对自身角色与价值的一次深刻重塑与“场景突围”。
多类服务接连上新
手机屏幕,这个现代人最私密的活动空间,正成为保险服务嬗变的前沿阵地。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体验多家险企的官方应用发现,花式升级浪潮正扑面而来,其核心是将服务前置、外延拓宽。
情绪,这一看似与保险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成为新的服务切入点。近日,中国人保App首页新增“心灵加油站”专区。点击其中,可以通过专业心理测评量表,给情绪“做体检”。比如,可进行心理健康、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压力水平等维度的专业测评,在测评后可以实时在线查看个人心理测评报告,科学、系统、全面地了解自我心理状态。不仅如此,中国人保App的理赔服务在年内也迎来升级,用户可在一个页面搞定理赔。例如,如果是替孩子、家人理赔,可以选择对应的承保公司,输入出险人的信息后即可办理理赔。
如果说心理健康是服务的纵向深化,那么养老生态则是横向拓宽的另一重要“战场”。中国人寿寿险App近日正式推出的“养老专区”,可谓将养老服务“搬”到了用户指尖。北京乐境、青岛悦境……这些由该公司打造的养老机构信息在App内得以全量呈现。用户不再需要打电话多方咨询,只需轻滑屏幕,便可完成在线预约参观、获取定位导航直达,甚至通过人工客服进行线上答疑。从中国人寿寿险App的整体升级方向来看,包括一站式解锁智能服务生态:管保单,打造保险保障“数字管家”;管财富,打造资产配置“掌上管家”;管健康,打造康养生活“智能管家”;管养老,打造适老服务“贴心管家”。
服务的流畅与无缝,是提升体验的关键。自2024年新华保险在掌上新华App推出“一体化、不等待、即时查”的自助理赔服务,打通个单与团单的理赔申请后,今年以来,该App在功能上新方面并未停步。快速查询生存金、满期金,以及受益人变更等实用功能持续上线。
在医疗这一核心场景的整合上,险企的探索也更为深入。进一步来看,在医疗资源整合上,平安人寿的平安金管家App上线“国内二诊”服务,联合北上广三甲医院专家提供书面会诊意见,7个工作日内反馈诊疗方案,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难题。
纵观这些升级举措,背后是险企战略思维的转向。众托帮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龙格分析,此举是险企从“事后赔付”转向“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战略体现,契合监管导向。积极影响包括增强用户黏性,通过日常服务构建信任;拓展非保险客户触达,开辟新增长点;同时通过健康干预降低理赔风险,实现用户与险企双赢。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认为,险企App加码健康、养老服务并优化体验,是从“保单销售”向“用户经营”的核心转变。除了可以拓宽获客边界、深化用户黏性,还可以强化品牌差异化,使得优质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
从交易到陪伴的战略升维
回望过去,保险应用仅仅是保险服务的线上窗口,功能大多局限于保单查询、理赔申请等传统业务。而如今,它们已进化成覆盖健康、养老、财富、心理等多种生活场景的综合服务平台。这种转变的效果是直观的,以中国人保为例,其App月活用户从去年的均值335万,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近400万,便是用户用“指尖投票”给出的最好证明。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系列看似纷繁复杂的App功能上新,其背后绝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险企在数字化时代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的一场深刻重构与战略升维。这标志着,保险业正集体尝试从一个“低频交易”的行业,向“高频互动”的“用户服务生态”跨越。
周迪认为,App升级本质是险企战略重心的深层调整,核心策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逻辑重构,从“满足保单需求”转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生活需求”,通过健康、养老、财富管理等多元服务,深度绑定用户,实现从“一锤子买卖”到“长期服务变现”的转变;二是构建服务生态的竞争布局,依托App打造“保险+健康+养老+财富”的生态闭环;三是数据驱动的精准运营,通过App积累用户健康数据、行为数据,为产品定制(如个性化健康险)、服务优化(如精准健康推送)提供支撑,同时提升风控效率,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与营销。
这一战略转向,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推动。2025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强化风险减量、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在这一趋势下,风险减量成为保险业务逻辑变化的关键词。
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如同双轮,正共同驱动保险业驶向这片新蓝海。一个更加智能、精准、温暖的保险服务新生态,已然曙光初现。然而,保险App的升级之路虽然成效显著,但仍有较多的发展空间。
面对大型险企与中小险企资源不均的现状,差异化破局之道显得尤为重要。周迪认为,大型险企可依托资金、资源优势,搭建全生态服务平台,重点突破跨机构数据互通、服务标准化等难点,同时整合旗下子公司资源,实现App与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中小险企无需追求“大而全”,可聚焦细分领域(如特定人群健康服务、区域化养老服务)打造“小而精”的特色功能,通过与第三方科技公司、行业联盟合作,降低开发成本,避免资源分散,以差异化特色切入市场。
龙格认为,在场景深化方面,下一步可探索与智能穿戴设备、社区服务、医疗机构数据联动,实现健康风险动态管理。大公司可依托资源整合生态链,中小险企应聚焦细分场景,优先以API对接第三方专业服务,避免重投入,以“轻量合作”突破技术短板。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