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5日,多家酱油上市企业的三季度业绩已相继公布。在前三季度,海天味业成为唯一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增长依旧,但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速出现放缓趋势。中炬高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交出自2016年以来营收下滑幅度最大的三季报。“中国酱油第一股”ST加加仍未摆脱亏损局面。业内人士认为,酱油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仍然存在,如何在这一存量市场中成功找到新的增长点,已是企业共同的课题。

业绩分化
千亿酱油市场在今年前三季度有些“遇冷”。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6.28亿元,同比增长6.02%;归母净利润为53.22亿元,同比增长10.54%,成为唯一一家营收、净利双增的酱油企业。但从单季数据来看,公司三季度营收为63.98亿元,同比增长2.48%,相比于去年同期9.83%的增速有所放缓;归母净利润为14.08亿元,同比增长3.4%,较去年同期10.5%的增速出现回落。
拥有“厨邦”与“美味鲜”两大品牌的中炬高新则交出了自2016年以来营收下滑幅度最大的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31.56亿元,同比下降20.01%;归母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下降34.07%。且一至三季度,中炬高新的营收分别同比下滑25.81%、9.11%、22.84%;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4.24%、31.57%、45.66%。对此,公司解释称,业绩下滑受调味品销售收入下降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上升共同影响所致。
“中国酱油第一股”ST加加还尚未扭转亏损局面。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09亿元,同比微降2.65%;归母净利润为-1803.68万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76亿元,同比增长11.43%;归母净利润为-2638.86万元。对于业绩变动,公司给出的解释为,“采购材料成本降低,广告投放费用减少以及计提存货减值损失减少”。
从产品层面来看,前三季度,海天味业的酱油品类实现收入111.56亿元,同比增长7.91%;中炬高新酱油产品的收入为18.96亿元,同比下降17.5%;ST加加并未披露具体品类的市场表现,但在2025年上半年,公司酱油类产品的营收同比下降7.41%。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海天味业作为酱油行业的绝对龙头,虽在存量市场中仍保持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但业绩增速的放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天花板效应已现。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收入计,2024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1041亿元,但五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3%,低于调味品行业4.5%的整体增速。
如何破局
在酱油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的格局下,如何寻找到新增长点也成为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海天味业于今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H”双资本平台的调味品企业,并计划将募资的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公司已将出海的第一站定在了东南亚地区,海天味业在印尼的生产基地已启动建设,预计于年内投产。但据海天味业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食品制造业收入全部来自国内五大区域,且并未单独披露海外收入数据。
中炬高新正推进渠道上的调整,并在营销上不断加码。今年上半年中炬高新签约了明星谢霆锋作为新的品牌代言人,并通过广告、商圈LED等方式大力推广,不断强化“高端、健康、专业”的品牌形象认知。另一方面针对调味品较为依赖的线下渠道进行“强基”,逐步增加经销商数量。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销商净增加344个,期末经销商总数达到2898个。
不过,大手笔的营销也直接推高了销售费用,财报显示,中炬高新的销售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66亿元增长至今年前三季度的4.36亿元。
仍未扭亏的ST加加还在持续推进减盐战略。今年以来,公司围绕“减盐战略”升级并开发了“减盐”“减盐纯酿酱油”“减盐有机”等减盐系列新品。但自9月以来公司变更为“无实控人、无控股股东”状态,也给其未来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
江瀚认为,海天味业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突破国内饱和市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当前出海东南亚虽具战略前瞻性,但当地消费习惯、渠道建设及品牌认知度尚需长期培育,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贡献。中炬高新作为腰部代表,尽管引入谢霆锋等明星代言试图激活品牌,但营销费用激增反而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反映出其在“投入换增长”策略上的路径依赖,尚未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ST加加主打的减盐健康概念虽契合消费升级趋势,但在资金与渠道支撑的乏力下难以形成较大的市场声量。
就三季报业绩、存量竞争中的发展战略等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向海天味业、中炬高新、ST加加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王悦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