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食品(以下简称“锅圈”)计划以新模式寻找社区增长。近日,锅圈宣布推出“锅圈小炒”,首店将于2026年初进行试营业。该类型门店主要依托于智能炒菜机,依旧瞄准社区场景,不设堂食,一台炒菜机最快2—3分钟就能做好一道菜,最快1分钟出餐。一直以来,锅圈与加盟商深度绑定,如今仍在不断拓展门店,但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仅是常规店型,锅圈的新店型同样需要保证食品安全,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根据不同场景调整经营方案。
最快2—3分钟做好一道菜
继火锅之后,瞄准社区的锅圈又看向了中餐。近日,锅圈宣布推出锅圈小炒项目,首店将于2026年1月6日进行试营业,目前位于成都的锅圈小炒筹备基地正在装修之中。

热锅,加菜油,没有厨师颠勺的身影,机械臂将食材和调料倒入半开放炒舱之后,等待片刻,一道菜品便烹饪完毕,这便是即将与消费者见面的锅圈小炒新店型。据介绍,锅圈小炒延续“社区央厨”战略定位,新店型不设堂食,一台炒菜机最快2—3分钟就能做好一道菜,最快1分钟出餐,消费者可以线上下单,到店即取。
菜品上,锅圈则是选择了既适合炒菜机器人操作且复购率高的产品。据锅圈公众号,锅圈小炒的菜单经历了6轮筛选,菜单设计建立在庞大的消费数据分析之上,选出消费者“高认知、高复购、高点单率”的国民菜品,形成百余款适合智能炒菜机操作、覆盖八大菜系及地域菜系的“基础菜单池”。在选品思路上,锅圈小炒以“解决做饭难”为目标,主打“常吃、想吃,但不会做、做着麻烦、饭店贵”的菜品,以此提升点单率与运营效率。
关于锅圈小炒未来的发展规划及运营模式,北京商报记者向锅圈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并未收到回复。不过,根据锅圈公众号,锅圈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下单预订,在锅圈小炒门店取餐口快速取餐,也可在门店挑选由“净菜+食材+料包”组合的半预制菜品回家轻松烹饪。
以小炒强化社区定位
锅圈本次布局小炒门店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还有另一位伙伴。锅圈在社交平台上介绍,2025年,锅圈战略投资智慧厨房服务商熊喵大师,以S2B2C产业协同为基础,通过“技术引擎+供应链底座+渠道⽹络+市场覆盖”的全链路整合,启动锅圈小炒新店型。

锅圈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保留现炒风味,提升居家用餐便利性;同时依托供应链效率实现品质与价格的平衡,强化‘社区央厨’的定位。”目前,锅圈产品团队正与熊喵技术团队,协同推进食材与设备的适配优化。
2023年11月,锅圈开启了上市公司之路,而这背后离不开加盟商的托举。根据其提交的上市材料,锅圈食汇加盟店占比高达99.9%,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相关产品,2020—2022年来自加盟店的在家吃饭产品销售额分别占总收入的98.2%、94.2%、90.3%。两年时间过去,锅圈与加盟商依旧是深度绑定,根据锅圈2025年上半年财报,锅圈营收达32.4亿元,其中销售餐食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收入为31.55亿元,占总营收的97.4%。这部分收入中,加盟商渠道贡献 25.95亿元,占比约80.1%。
事实上,不仅是如今的新店型,锅圈此前也在寻找增长点。2023年底,锅圈在郑州开出首家黑珍珠直营店,不仅食材定位高端,还在门店中增加了火锅和铁板烧堂食服务,不再仅仅是火锅产品提供者的身份,而是将餐厅业务融合在了其中。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认为,中式快餐市场潜力巨大,尤其社区场景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炒菜机模式符合餐饮数字化趋势,能通过标准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满足快节奏生活下消费者对便捷、高性价比餐食的需求。锅圈此举是顺应“预制菜+智能设备”融合的行业方向,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同时,锅圈凭借供应链基础和加盟网络优势,能快速铺开锅圈小炒,这一店型与其原有“在家吃饭”定位形成互补,既延续社区战略,又能通过技术升级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近几年的锅圈仍在拓展门店,但同样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近日,“锅圈食汇一月内发生两起异物事件”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据了解,11月2日,吉林白山的消费者反映,其在锅圈购买毛肚带回家,拆开外包装发现毛肚里有一只苍蝇。而10月21日,有网友曝光在“七珍菌菇荟”产品中发现烟头。
无独有偶,北京商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官网搜索看到,共有600条投诉包含搜索词“锅圈”,反馈的问题主要包括食品变质和吃出毛发等异物。虽然锅圈的新店型如今还未正式与消费者见面,运营模式以及是否开放加盟等具体情况也存在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同样决定了新店型是否能够走得长远。
不仅是食品安全,锅圈在布局新店型时仍面临一定挑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提到,供应链和万店规模均是锅圈的优势所在,能够帮助其新店型降低运营成本并快速扩张。同时,锅圈小炒采用线上下单、到店即取和不设堂食的模式能够降低开店成本,提高坪效。不过,目前大众对于锅圈的消费认知仍停留在火锅品类,需要品牌重塑消费者认知。另外,锅圈在布局小炒店型时还需注意消费者在乎的锅气,并把控整体的食品安全,提升自身在中餐赛道的竞争能力。
对于锅圈小炒的未来发展,林先平认为,锅圈小炒的尝试是品牌从食材供应向餐饮服务延伸的关键一步,若能解决口味适配与消费者接受度问题,有望在社区快餐市场开辟新增长曲线。对此,他建议锅圈结合地域偏好推出多样化菜单,定期更新以保持新鲜感,并提供设备操作、运营培训,确保服务标准化,维护品牌口碑。
中餐市场竞争激烈,社区场景更是引来不少选手分一杯羹。林先平建议,锅圈新店型应通过透明化制作过程、强化取餐便利性,提升消费者信任,再利用锅圈的供应链规模优势平衡食材与设备投入,保障盈利空间。另外,在布局新店型时,锅圈还应持续优化智能设备,缩短出餐时间,提升菜品口感接近现炒水平,并在火锅、小炒基础上,探索半成品菜、轻食等多元场景,覆盖更广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张天元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