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2025年服贸会“中国AIGC创新应用论坛”现场,枫清科技创始人兼CEO高雪峰的演讲信息量丰富。作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之一,枫清科技2024年就开始强调智能体,从科技圈的共识到2025年的热词,高雪峰的判断来自于对智能化趋势的前瞻,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企业的数字化、数智化、智能化升级是大浪潮,不会过去,智能体只是当下技术和能力的体现,是智能化技术的一环而已,我不担心智能体技术会过时”。
Q:不久前枫清科技推出了个人专属智能体,从toB(企业)到toC(用户)是出于什么考虑?
A:枫清科技推出个人专属智能体的目的是给大家带来可选择的便利。何为可选择?数据安全是分等级的,针对大型企业客户较复杂的AI诉求,我们会为其建立企业级知识中台,希望这家企业所有的二级单位、用户都可以把自己的数据贡献到这个知识中台,构建企业知识库。但我们发现大部分用户有自己的顾虑,通过个人专属智能体就可以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用户通过自己的电脑使用,就不用把自己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的知识库,相当于知识引擎就装在自己的电脑里。我们B端(企业)客户最终的使用者也是很多C端用户,枫清科技的目标是打造一致的用户体验,以及帮助企业打造云边端协同化的智能。
Q:这样的设计会影响到智能体的效果吗?
A:枫清科技的个人专属智能体有几种不同的使用模式。第一种是联网,结合用户本地的数据,连到云端的大模型。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本地的文件没有上传到云上,只是很多向量特征的token的调用跟云端有交互,这样极大程度地保护了用户个人隐私。另一种是完全的隐私化,在断网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结合电脑硬件配置部署的本地模型。它也能够提供整理资料、智能写作等功能。用户可以灵活选择。
Q:枫清科技去年就提到智能体概念,今年这一热词的火爆在意料之中吗?
A:其实在国际上,大家都认为2024年是智能体元年,很多科技圈内人士当时已经在做智能体相关的事,只不过今年发生了一些关于智能体的全民性事件,让这个概念火爆出圈了,大家都把它使用起来,觉得它火了。
Q:站在客户端角度,他们的诉求是否有明显变化?
A:去年枫清科技接触的大多是头部央企类客户,他们会关注如何用智能体的方式融合自己的产业链条,有迫切的合作诉求。智能体概念火爆后,链主企业之外,大中小型B(企业)端客户也在关注如何用这种方法赋能,这类客户担心如果自己不接触、不采用这种方式,将来可能会被链主企业或者更大的企业替代。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真正的全民智能化的时代,大家都愿意为之付费。
Q:您会担心智能体概念的热度很快过去吗?
A:关于智能化,原来我们叫数字化、数智化,这种升级是一个大的浪潮,不会过去的。当下的智能化技术和能力不单只是大模型、智能体,它们只是智能化技术的一些环节而已,还包括数据编织,如何把企业多模态的数据编织成知识,并很好地存储用于后面的计算,然后结合智能体的能力、行业模型的蒸馏、数据智能化的治理和清洗,包括整个模型安全等,都是整个链条里不断突破和进展的技术,所以我不担心智能体技术有一天会过时。
Q:“以数据为中心”还是“以模型为中心”,这两者互相排斥吗?
A:我觉得要根据不同场景的诉求决定。在一些精准的企业场景中,需要非常有逻辑地基于部分企业自有的数据来产生精准回应,这种情况就非常适合以数据为中心。在整个问题完整落地时,一定要将“以数据为中心”和“以模型为中心”融合在一起。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