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付斌)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过期食品问题,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农村食品经营者临期食品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和《农村食品经营单位重要消费节点备货管理风险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明确不同保质期食品的"临期"界定标准,并提示农村食品经营单位重要节点进货量不宜超过日常3倍,从源头上防范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问题。
此次发布的《工作指引》,聚焦临期食品界定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明确了不同保质期食品的临期界定标准,指导农村食品经营单位通过设置销售专区、优化食品标识、及时处置过期食品等方式加强管理。
《风险提示》则关注在重要消费节点容易出现的商品积压等问题,建议农村商超、食杂店、餐饮店等食品经营单位,对库存商品实行“先进先出”管理,及时清理临期、过期食品和原料,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此次出台的《工作指引》和《风险提示》,是北京市正在开展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举措,为农村食品经营单位提供了明确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指引,助力提升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