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金券商频道

晓花科技吴淏:大模型存在“幻觉”等风险,应避免输出不合规或错误的信息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胡永新 网编:孟凡霞 2025-08-01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永新)7月31日,由北京商报社、深蓝媒体智库主办的“AI金融双刃剑:从安全底线寻找转型机遇沙龙”在上海成功举办。

“传统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高,已不能满足业务与客户诉求。自去年起,公司持续关注DeepSeek、文心一言等大模型技术发展,今年决定着手自主搭建基于大模型的客服系统。”晓花(上海)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CTO吴淏在沙龙上表示,为解决“幻觉”问题,公司采用“大模型+小模型”混合架构:通过小模型快速处理常规问题,大模型则专注于复杂场景。从具体流程来看,用户提问后,系统进行智能决策,对可处理问题,进行问题改写与混合检索,通过重排序算法生成候选答案,最终推送知识库标准答案。系统上线一个半月以来,日均排队量减少2000—3000次,首轮问题识别率从50%提升至70%—80%,有效降低用户因等待产生的负面情绪,同步减少后续客诉。

在吴淏看来,大模型存在自身稳定性风险、“幻觉”风险和新模型上线时的稳定性风险等。其中,为应对大模型的“幻觉”风险,不应让大模型自由发挥,而是将其强大的语言能力限制在可控、可信的知识范围内。核心策略为,使用RAG(检索增强生成),限定在业务知识库中寻找答复。通过精细化Prompt(提示),明确角色和指令,提供反例。并使用经验话术精调模型,让模型适应业务场景的风格和行为模式。最后,对输出结果进行质检,避免输出不合规或错误的信息。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