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举行

本次洪涝灾害造成30余万人受灾

出处:北京日报 作者:孙宏阳 朱松梅 网编:王巍 2025-08-01

7月23日至29日,本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北部山区突发山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月31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灾情发生后,本市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抢险救灾工作,迅速组织力量转移群众10.4万人,全力搜寻被困和失联人员、营救受困群众5400余人,积极救治伤亡人员。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30余万人受灾。

截至7月31日12时,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踪失联人员中有4名是一线抢险救援的村党支部书记。

发布会现场,全体起立,为遇难人员默哀。

极端强对流天气极为罕见

这场暴雨,历史罕见!

夏林茂介绍,本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平均降雨量密云区366.6毫米、平谷区347.9毫米、怀柔区230毫米,期间极端强对流天气极为罕见,上述地区局地降水量达到500毫米以上,其中密云郎房峪达到573.5毫米,怀柔东峪最大小时雨强达到95.3毫米。“强降雨形成山洪,叠加上游来水暴涨,破坏力极大。”夏林茂说。

这次强降雨,给密云水库的调度运行带来很大压力。7月26日21时入库流量由每秒的569立方米开始激增,6小时后达每秒6550立方米,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数值的两倍。“以这样的流量,5分钟就能灌满一个颐和园昆明湖。”夏林茂介绍。

“截至7月31日12时,密云水库7天入库水量已达到9.1亿立方米,超1974年出现的历史最大值7.1亿立方米近三成。”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斌介绍,面对峰高量大上涨快的洪水,密云水库有效发挥了拦洪削峰作用,并实现错峰泄流,阻止了洪水对水库下游北京、天津、河北区域的冲击。

在密云水库防洪调度过程中,密云库区的927名群众和密云水库下游5295名群众,怀柔、顺义、通州区25509名群众,提前临时转移,为水库调蓄泄流和应对可能的更大洪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截至7月31日12时,水库水位已回落至155.38米,蓄水量35.93亿立方米。水库大坝安全稳定,请大家放心。”刘斌说。

多方合力转移群众10.4万人

灾情发生后,本市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救援抢险救灾,迅速组织力量转移群众10.4万人,全力搜寻被困和失联人员、营救受困群众5400余人,积极救治伤亡人员,目前相关救援仍在持续进行中。本市及时启动央地、军地协同联动机制,协调中部战区、北京卫戍区、武警部队和安能集团等央企,调集兵力和大型机械设备参与抢险救灾。其中,6000余名部队官兵和消防指战员投入防汛抢险工作。

在深山湍流中,消防救援人员怀抱婴儿、背负老人,在最危险的地方托举起一名名群众、一个个家庭。本轮强降雨期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累计接警1.6万余次,处置涉汛警情790起,营救被困群众1879人、疏散转移3521人、运送应急物资约56吨。

“警情主要集中在密云区,有600起;其次是怀柔区69起、平谷区67起。”市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吴振坤介绍。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总队及时启动了防汛应急救援一级响应,全市1.5万名指战员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山洪、滑坡、内涝灾情交织,救援环境极端复杂。消防救援人员使用无人机开展空中侦察、协助人员搜索,借助铲车、钩机等大型机械,综合运用舟艇转运、绳索连接、拉梯架桥、游泳突进等技战术措施,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尽一切可能营救转移被困群众。

连日来,“抢险、抢修、抢通”一刻不停。目前,424条阻断的乡村公路中已抢通364条,29条水毁的县级以上道路7月31日全部抢通;所有受灾行政村已实现应急供水;213个断电行政村已恢复供电105个;72条损毁通信光缆已恢复23条,1971个退服基站已抢通基站638个。

在转移安置方面,利用体育馆、学校、保障住房、村委会等场所,集中安置受灾群众。紧急调拨15类30万件日常生活和抢险救灾物品,配备医护人员和相关药品。在灾后防疫方面,对87个重点区域开展消毒工作,消杀总面积达到162万平方米。

洪涝灾害造成2.4万间房屋受损

强降雨还是给首都造成了严重灾害。北部山区中的40个乡镇、31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在此次极端强降雨过程中损毁严重。

初步统计,交通设施方面,主要受灾区公路受损756公里,桥梁受损242座,25个乡镇、90个行政村出行受阻;电力设施方面,6条10千伏供电线路、93条支线受损,213个村断电。通信设施方面,72条光缆受损、820余公里通信线路受损、1971个基站退服,16个乡镇、69个村通讯中断。水务设施方面,379处供排水设施、344公里供排水管网受损。水利工程方面,33座水库、101座塘坝、30余条河道、340公里堤防、38处水文监测设施不同程度水毁。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30余万人受灾,2.4万间房屋受损。

截至7月31日12时,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踪失联人员中有4名是一线抢险救援的村党支部书记。

力争8月2日实现全面“四通”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战斗。全市上下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组织各方力量支援,抓紧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加快推进受损房屋修缮,确保群众安全顺利早日回村回家,全力保障生活物资,照料好特殊困难群体。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开展遇难人员家属的心理疏导。”夏林茂说。

如今,受灾地区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设施都在加快恢复,力争8月2日实现全面“四通”。同时,加强对受损山体、河道等关键设施和部位的拉网式排查,严防发生各种次生灾害。加强受灾地区垃圾清理、渠道清淤、环境整治、消杀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推进生产经营恢复方面,本市加强对因灾停工项目、停产企业的政策帮扶,协助复工复产。做好受损房屋、车辆等资产统计,及时开通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

北京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未来如何提升山区防灾减灾能力?夏林茂介绍,要统筹规划提升水利设施、道路桥梁的建设协同水平,对现有的水库、沟渠、河道、桥梁、堤防进行梳理,对于防洪水平较低的进行规划提升。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命线”的建设,增强山区主通道的联通和抗灾能力建设。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着重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气象监测体系,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

灾后重建思路已经明确。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恢复重建总体方案,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本市将围绕恢复提升目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北京日报记者 孙宏阳 朱松梅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