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育儿补贴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制度,将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覆盖所有符合法律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同时多部门协同推出涵盖生育、养育、教育全链条的支持政策,着力减轻家庭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育儿补贴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表示,目前国家卫健委和各地正在按照《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要求,抓紧推进各项准备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国家和各地已经完成了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正在进行全流程测试。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
在申领渠道方面,王海东表示,育儿补贴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线上申请。同时也保留了线下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线上申领的群众,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大家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办理渠道。
此外,王海东还强调,为方便群众申领,将采取精简申领材料、拓宽申领渠道等便民措施,实现育儿补贴申领“不出门、随手点、轻松办”。
3岁以内均可申领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直至其年满3周岁。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不仅覆盖2025年1月1日后出生的婴幼儿,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也可享受,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
王海东解释,0—3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家庭养育特别需要支持的重要时期。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生育支持,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发展阶段和财力状况,育儿补贴制度覆盖3岁以前的婴幼儿养育阶段。
育儿补贴申领以家庭为单位,由申领家庭确定1名申领人,应当是婴幼儿父母一方,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其他监护人。
全链条生育支持政策协同发力
除核心育儿补贴外,多部门已构建起覆盖生育、养育、教育全链条的支持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表示,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四个方面13项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落地生效,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经济支持方面,多渠道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并将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提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等。
在时间支持方面,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在托育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推进托幼一体服务,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等多种方式的托育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国托位数已达到千人口4.08个。
在妇幼健康服务方面,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扩大分娩镇痛服务覆盖范围,持续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去年底,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妇幼健康核心指标达到历史最优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扩大儿科医疗服务供给,部署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医疗服务,来满足和保障广大儿童就医需求。
在教育支持方面,各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帮助减轻家庭教育负担。不少地方出台实施了多孩子女同校政策,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
在住房支持方面,各地多渠道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帮助解决住房困难。一些地方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等。
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据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介绍,为保障政策落地,按照相关部署,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同时,在政策优惠方面,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不计入低保、特困等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认定范围。结合此前已实施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形成多层次经济支持体系。
郭燕红表示,育儿补贴是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政策,惠及面广、发放稳定,是“投资于人”的重要措施。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进一步强化基础民生保障,促进家庭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同时,有助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随着育儿补贴制度及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的落地,我国生育支持体系正从“制度设计”迈向“全面实施”,为家庭减负、为社会赋能的多重效应也将逐步显现。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实习记者 宋雨盈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