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频道

三大低空企业扎堆“牵手”高校,万亿产业尝鲜订单式人才培养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关子辰 牛清妍 网编:产经新闻中心 2025-07-13

随着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发展,一场围绕“高精尖”人才的卡位战已然打响。自高考结束后的一个月内,亿航智能、沃飞长空、北大荒通用航空3家低空企业宣布与国内高校开展合作,以“产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加速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顶尖高校在今年集中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低空人才培养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对于新兴的万亿产业来说,订单式人才开始受到企业和院校的双向热捧,未来也更有利于学子们的就业。

图片来源:沃飞长空供图

低空企业联合高校抢先布局

低空经济高速发展之际,头部低空企业抢先开启了人才培养模式。眼下,校企合作下的“产业+教育”融合模式,正在成为低空经济人才输送的新路径。

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6月高考结束以来,就有3家国内低空企业与高校达成了相关合作,参与高校科研项目、专业共建以及定向人才培养计划。

其中,亿航智能与清华大学宣布共建低空航空技术联合研究院;沃飞长空与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及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联合发起“全国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更早之前的5月底,御风未来与同济大学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签署了同济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围绕校企人才培养、科研协同攻关等方面展开合作。京东物流则是在全国低空物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上,和与会相关高校分别签署了“低空经济产业学院联盟”协议和“无人机低空配送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

沃飞长空首席人力官戴馨表示,沃飞长空目前跟多所高校都有深度的校企合作,除了研发方向、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方面的深度合作,沃飞长空在商业洞察、场景落地方面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高校建立了实习生计划。

亿航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亿航智能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达成战略合作;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在广州成立了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与智能制造专委会;还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和中国广州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共同建立低空飞行安全联合实验室。

“未来,我们期待与更多高校在低空飞行器设计制造的人才培养、实习就业输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产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打通从课堂到低空经济产业的通道,为低空经济行业培养有实力的专业人才。”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说道。

6所高校首开设低空本科专业

校企合作的融合发展模式的背后,是低空行业越发迫切的人才需求。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在如此发展规模之下,低空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家知名高校纷纷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相关专业,加大为行业输送人才的力度。具体来看,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有6所,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宣布拟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一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有3所,包括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截图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申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中提到,经调研测算,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直接就业方向有大于4000人/年的人才需求(本科及以上),在辐射就业方向有约23万人的人才缺口(本科及以上)。

华南理工大学则提到,无人机制造与研发企业的人才数量需求大约在4万—5万人/年,通用航空与低空服务企业的人才数量需求大约在5万—8万人/年,低空物流与配送企业20万—25万人/年,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企业2万人/年,政府与行业组织0.5万—1万人/年。

岳婷婷表示,过去,低空经济技术型相关人才主要来自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传统专业,低空经济企业往往需要在员工入职后进行较长周期的定向培训,尤其是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控系统、动力系统、结构材料、适航认证等领域。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设立,意味着学生将在低空飞行器研发与制造、低空运营系统、适航安全等多个方向接受系统学习,将为低空经济企业带来更精准的人才匹配、更高效的协同协作。

细分方向避免人才同质化

不过,在数量进一步增加的基础上,行业对低空人才的要求也出现了新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金伟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建议》一文中提到,一方面,行业所需人才更加专业。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的低空经济人才。技术研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航空器设计、飞行控制、空气动力学等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精通网络通信、AI算法、新能源技术等,具备航空、汽车、能源等跨学科的技术跨界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发展趋势的变化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和推进,低空经济的人才需求结构正在由传统通航、民航人才向新兴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垂直起降等领域转变。

岳婷婷表示,目前御风未来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处于技术创新及适航取证阶段,这类飞行器对安全的要求极高,对飞机结构材料、航电系统、电气系统、适航认证等领域的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因此在这些领域有较大的人才需求。同时,随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以及公司业务快速拓展,御风未来对具备复杂任务执行经验的飞行器操控人员也有较高需求。

戴馨也提到,沃飞长空AE200已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与之匹配的,目前对低空飞行器研发和制造类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同时,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前售后等模块的人才需求也开始产生。

在上述变化趋势与人才缺口下,各高校的低空技术与工程的专业也更加注重交叉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翀表示,采用“厚基础、强交叉”的课程体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专业建设专班,与北航杭州国际校区联合培养,覆盖飞行器设计、飞行控制、人工智能、空管通信等交叉领域。

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截图

不过,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何雄奎也指出,低空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以农业无人机为例,既包括了飞行器本身、飞控的相关内容,还要考虑行业特征,如电力巡检、数据信息获取、施肥施药播种作业与运输等具体的作业任务特征。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进一步细分方向。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低空专业,在基础课程之余,应当避免同质化的教学与实践内容,有针对性、有方向地结合高校学科特点、技术特长与特色应用场景来培养人才。”何雄奎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牛清妍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